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

中国地质大学课程名称陶艺欣赏与制作教师姓名沈毅学生姓名00学生学号0000说起陶瓷,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

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

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

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

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

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一.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1、风格大的写意,含蓄隽永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4、与时代、政治、经济风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二.发展历史1、距今8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出现2、夏商周时期,釉陶出现(“釉”的出现,第一次飞跃)3、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4、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5、宋五大名窑——瓷(第二次飞跃)6、元明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7、明、清古镇宜兴,紫砂8、清,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第三次飞跃1.彩陶的出现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马家窑文化,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但形象。

大汶口文化,描绘精细,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

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

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

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

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

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

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

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

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烧成温度高,陶质坚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

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使用着印纹硬陶。

但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不宜作饮食器皿,故极大多数是容器。

2.秦汉陶俑“六王毕,四海一“。

秦汉时期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中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秦兵马俑表现有如下特点:1、高度写实,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尤为重视2、巨大广播,细致精细3、规模宏伟,阵容严整,形体伟岸,数量巨大4、造型有一定类型化而其出现也是有迹可循:1、重在表现整体的强大气势,讲究整齐划一,个体服从于统一的整体2、秦兵马俑更多要表现的是气势磅礴的艺术造型和布局3、体现的是秦帝国一统天下的强大声威和秦人崇尚高大雄阔之美的一代审美汉代人物俑在东西两汉表现出明显差异。

西汉人物俑一般身材都显得高大,颇有追求“硕人其欣”的古风;动态较小,神情朴实;俑的反映面不宽。

其原因一是西汉政权有秦遗风,地方色彩弱,一致性强。

二是各地受京都文化及京畿制度约束影响。

东汉人物俑一般只注重外形表现,不重细部轮廓的雕琢。

身材较小,动态丰富。

对具表现心理内容的姿态动作的塑造,以及对作为内心世界集中表现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尤其是对于喜悦表情的表现极为出色。

俑的反映面很宽。

其原因一是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依附性增强。

二是由于地方陶瓷作坊活跃。

3.唐三彩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唐代的各个方面无不空前的繁荣和提高,陶瓷艺术最能表达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

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风情画。

由于唐代时局稳定,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文化艺术昌盛,而其生活日见奢华并自下而上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

而且唐人率真随性,崇文尚武,不喜拘束。

基于如上原因,唐三彩的盛行也不足为奇。

唐三彩具有如下艺术特色:1、釉色绚丽奇妙,饱满生动。

2、形体比例协调,骨肉亭匀,雄浑大气。

3、性格特征刻画准确。

4、意气风发,个性飞扬。

5、敢于吸取外域文化而显示出浓郁的异国情调。

4.四大名窑——汝、哥、官、钧到了宋代,随着官窑的出现,中国陶艺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

而四大名窑——汝、哥、官、钧,又是其中之最。

一.汝窑青瓷的色泽美,雨后天青之词说的就是汝窑青瓷。

它具有如下特点:1、胎质细洁,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

2、釉色中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微蕴水汽。

3、器窑形制仿古朴素,不求纹样装饰。

二.哥窑瓷器的纹理美,哥窑的艺术特点:1、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等。

2、釉面周身冰裂,变化万千,俗称“开片”,别具古朴,天然之趣。

三.官窑胎釉的对比美,官窑的艺术特点:1、器物形制仿古青铜的礼仪雅器。

2、常以洗练疏朗的纹饰。

3、紫口铁足。

四.钧窑瓷器的色彩美,艺术特点:1、胎色灰白,底刷酱釉,“蚯蚓走泥纹”。

2、釉色以天青为基色,与玫瑰紫,海棠红交织混融,自然天成,变幻无穷。

5.紫砂明代饮茶风尚的改变,而明代文人学士推崇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

推动了饮茶在文人中的盛行。

而此时宜兴生产陶瓷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直接导致了紫砂壶在中国陶瓷历史中的崛起。

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使紫砂能保持茶色茶味茶香,历久弥香。

大气孔使紫砂不仅寒冬腊月注沸水而不裂,且可在文火上墩烧。

紫砂色泽古朴,肌理细腻,历经长时间抚摸,会发出黯然之光,无釉无彩,质朴自然,意境幽深。

紫砂器可分为:1、圆器骨肉亭匀,转折圆润,温婉耐看(时大彬的提梁壁壶,清代杨秀初制的泥绘笔筒)2、方器由长短不等的直线组成,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的感受(顾景舟仿时大彬式的僧帽壶,潘春芳制的金方壶)3、塑器肖形状物的器皿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器皿造型的统称。

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

(徐秀棠制的供春学艺,仿供春树瘿茶具,陈鸣远制的束柴三友图、蚕桑壶、竹笋水杯、南瓜壶、桃杯,杨彭年(女)制的风卷葵壶,朱可心制的翠竹酒具、莲藕酒具、荷花壶)4、筋纹器口盖筋纹上下对应,准缝严密,体现一种秩序之美(时大彬制的菊蕾壶、五福登寿,邵大亨制的龙头一捆竹,陈曼生制的石铫壶,曼生十八式)三.工艺流程1.手塑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

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

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

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

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

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

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

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

2.拉坯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

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

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

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痛,但事实卜初学者要学习技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

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

3.刮底修坯陶器坯体成形干燥以后,还要进行修饰。

修坯的步骤主要有:一、先削去底部的多余的泥,用修坯刀,顺着重心将底部修出底足。

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坯体的重心非常关键。

二、修坯体的内部,这时要用的刀头需是弯曲的,刀口锋利,顺着底下修至器型口部,左手按住或扶住坯体。

三、口部的修理,顺着口部,用平快的刀修的平整。

修坯的好坏决定坯体的命运。

4.彩绘施釉首先,用毛笔蘸水给坯体补水,清洗坯体表面浮灰,同时可使坯表面平整并且可接合缝条。

但不宜蘸水太多,否则会使泥坯软塌。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彩绘进行坯体装饰。

彩绘要快速简洁,在坯体表面干燥前完成,不能面装填涂。

彩绘完成后对坯体表面施釉,浸釉之后,器皿底部一定要处理干净,否则会沾到棚板上拿不下来。

5.烧制成瓷完成坯体成形和修饰之后,还不算成品,还得进行焙烧。

进窑烧制前要检查坯体表面有无裂缝,坯体的厚度必须在1cm以下,坯体空心部分要与外界空气相通。

四.心得与体会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感觉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

刚开始,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规定,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也是仅有一次的泥塑课。

我从老师手里拿到了两块土,感觉挺干,和以前小时候玩的土不一样,可是粘性比其他的土好像要好一点。

之后,我用类似小刀的木制的东西,切了一小块土下来。

这一小块土,我又切割成很细的几个长条。

因为我要做一个由盘条构成的看似器皿的东西。

这几个很细的长条,我花了一点时间去揉它,让它均匀点,长条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厚度。

这之前,我做好了一个底部,这是用来支撑盘条做成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