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1.教学内容分析
围绕“新闻”文体,从应用型文体的角度着手,按照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与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新闻分单元编写,与教材选文形成体裁呼应,为教材提供大量分体阅读的整合文本。
12.学习者分析
学生此前从未学习过此类文体,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这类文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和你的团队合作,完成采访任务:采访、录像、拍照等。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学科
语文
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第一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消息阅读与写作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关于新闻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情景,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环节三:
教的活动3教师布置讨论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学的活动3
讨论
活动意图说明
进一步了解新闻的特点。
第4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6.教学内容分析
围绕“新闻”文体,从应用型文体的角度着手,按照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与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新闻分单元编写,与教材选文形成体裁呼应,为教材提供大量分体阅读的整合文本。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围绕“新闻”文体,从应用型文体的角度着手,按照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与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新闻分单元编写,与教材选文形成体裁呼应,为教材提供大量分体阅读的整合文本。同时,针对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特点,编写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为学生开展新闻探究活动提供了脚手架。整体的选篇意图在于实现学生文本阅读的拓展、新闻文体素养的提升以及新闻实践活动的落实。所选篇章基本侧重于语文素养主题,“新闻”的体裁分类及其特征是选篇与教材整合的基本点,具体对本册图书的使用可采用以下策略:1、求同对比阅读,在具体新闻体裁划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各篇与各单元精读篇目,了解这一文体的结构(比如消息)或者语言特色(比如准确或生动),从而建构出对这一新闻文体的基础性理解;2.拓展训练阅读,针对略读篇目可以采用快速阅读进行文体要素分析的方法,比如可从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入手,通过拓展训练把握每一结构的训练要点;3.存异对比阅读,每一单元选择一篇精读篇目,对新闻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对比性的区分阅读,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新闻文体的不同;4、活动辅助阅读,对“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可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篇目,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手脚架和工具箱,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落实具体活动。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
进一步了解新闻的特点。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新闻的结构: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导语:第一段。
主体:第二段。
背景:第四段。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学生活动
1.请你谈一谈最近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并说说你获知新闻的渠道。
2.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你得到对“新闻”的哪些认识?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1引导学生理清消息结构
2讲解:“倒金字塔式”新闻结构。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一段写一个事实。只陈述事实,不发议论,符合新闻“快”的特点。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新闻,以及消息、特写、通讯的文体特点。领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理解新闻语言独有的表现力。领悟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塔式”的结构,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理清二则消息的“六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时:194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月20日午夜开始;
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人民解放军;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2、过程与方法: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形成求真务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的表达。
13.学习目标确定
1、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了解“倒金字塔式”经典新闻样式。
2、理清消息的结构层次。
14.学习重点难点
理清消息的结构层次
15.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4、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是分离的。
5、结语部分报道了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2
讨论分析。
活动意图说明
结语:第三段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课后作业
13.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4.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7.学习者分析
学生此前从未学习过此类文体,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这类文章。
8.学习目标确定
1.学习《消息二则》,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2.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特征。
3.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征,能从字里行间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9.学习重点难点
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特征
10.学习评价设计
12.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第3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新闻的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和你的团队合作,完成采访任务:采访、录像、拍照等。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2.学习者分析
学生此前从未学习过此类文体,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这类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