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 第四章 醇酸树脂
保留双键合成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降低烘烤温 度,提高漆膜硬度) 单甘油酯法(抗碎落性) 脂肪酸法(提高光泽、缩短干燥时间、提高耐水 性、 耐候性
4.3 醇酸树脂的配方设计及制备工艺
一、醇酸树脂涂料中基料的配方设计
合成醇酸树脂的反应是很复杂的。根 据不同的结构、性能要求制备不同类型的 树脂,首先要拟定一个适当的配方,合成 的树脂既要酸值低、分子量较大、使用效 果好,又要反应平稳、不致胶化。
结构不均匀、批次性能差别大、工艺操作较困难,
主要用于聚酯合成。醇酸树脂合成主要采用溶剂法
生产。溶剂法中常用二甲苯的蒸发带出酯化水,经
过分水器的油水分离后重新流回反应釜,如此反复,
推动聚酯化反应的进行,生成醇酸树脂。
釜中二甲苯用量决定反应温度,存在如下关系:
二甲苯用量 /%
10
8
7
5
4
3
反应温度 /0C
O CH2 CH2 C Cl
+
Cl
C
Py
CH3 C CN
O CH2 CH2 C O
O
C
O O C
CH3 CH2 CH2 C CN
苯乙烯 O
O C
CH3 CH2 CH2 C CN
(2)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
a. 冷混拼用:相对分子量较小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和醇酸树脂机械混合。 b. 双键共聚法:
c. 利用两组份基团之间的反应
846
78.1 148.0
142 148
配方中羟基过量。故平均官能度为: 2×(3×0.319+3×0.0369+2×1.000) /(0.319+3×0.319+0.0369+3×0.0369+0.550+1.000) = 2.063=2/2.063=0.969 不易凝胶。
二、醇酸树脂涂料的其他原料设计
目前,有一种半经验的配方设计方案,程序如下:
(1)根据油度要求选择多元醇过量百分数,确定多 元醇用量。
油长(%) >65 65-60 60-55 55-50 50-40 40-30 甘油过量(%) 0 0 0-10 10-15 15-25 25-35 季戊四醇(%) 0-5 5-15 15-20 20-30 30-40
3、防结皮剂:酚类衍生物和酮肟,用量为 0.5%~1.5%。
4、防沉剂:矿物质,有机化合物处理过的
矿物质。 5、润湿剂:钙(Ca)和锌(Zn) 的环烷酸(或 异辛酸)盐、油类、醚类。
多元醇用量=酯化1摩尔苯酐多元醇的理论用 量(1+多元醇过量百分数) 使多元醇过量主要是为了避免凝胶化。
油度越小,多元醇过量百分数越大。
(2)由油度概念计算油用量
油量=油度×树脂理论产量=油度×(单
体量—生成水量)
(3)由固含量求溶剂量
(4)验证配方。即计算f、Pc。
例1 现设计一个60%油度的季戊四醇醇酸树脂(豆油: 梓油=9:1),醇过量10%,固体含量55%。200号溶剂 汽油:二甲苯=9︰1。已知工业季戊四醇的当量为35.5。 计算其配方组成。 解 以1摩尔苯酐为基准。 工业季戊四醇的用量为:2×(1+0.1)×35.5= 78.1(g)或0.5 ×(1+0.1)×142 =78.1(g) 1摩尔苯酐完全反应生成水量:18g 由油度概念可得:油脂用量=60%(苯酐量+季戊四 醇量-生成水量)/(1-60%)=60%(148+78.1-18)/(1- 60%)=312.15(g) 因此豆油用量=312.15×90%=280.94(g) 梓油用量=312.15×10%=31.22(g)
键数≥6个; 不干性油:碘值≤100,每个分子中双 键数<4个; 半干性油:碘值100—140,每个分子 中双键数4~6个。
一元酸主要有:苯甲酸、松香酸以及脂肪
酸(亚麻油酸、妥尔油酸、豆油酸、菜籽
油酸、椰子油酸、蓖麻油酸、脱水蓖麻油
酸等)
4.2 醇酸树脂的合成原理及改性
一、醇酸树脂的合成方法 醇酸树脂的合成工艺按所用原料的不 同可分为(1)醇解法;(2)脂肪酸 法。 从工艺上可以分为(1)溶剂法;(2) 熔融法。
醇酸树脂涂料的特点
优点:漆膜附着力好、光亮、丰满,原料 易得,且具有很好的施工性。 缺点: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
醇酸树脂的分类
一、 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干性分: (1)干性油醇酸树脂:由高不饱和脂肪酸或 油脂制备的醇酸树脂,可以自干或低温烘干,溶 剂用200号溶剂油。该类醇酸树脂通过氧化交联 干燥成膜 。 (2)不干性油醇酸树脂:不能单独在空气中成膜, 属于非氧化干燥成膜 , 主要是作增塑剂和多羟基 聚合物(油)。 (3)半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在干性油、不 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之间。 二、 按醇酸树脂油度分: 长油度醇酸树脂 短油度醇酸树脂 中油度 醇酸树脂 油度表示醇酸树脂中含油量的高低。
将配方归入下表:
原料
豆油 豆油中甘油 豆油中脂肪酸 梓油 梓油中甘油 梓油中脂肪酸 工业季戊四醇 苯酐
用量(g) 相对分子质量
280.94 879
摩尔数
0.319 0.319 3×0.31 9 0.0369 0.0369 3×0.03 69 0.550 1.000
官能度
3 1 3 1 4 2
31.22
2.氨基树脂改性
短油度式、短—中油度的醇酸树脂与脲醛树脂和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有很好的相容性,其中的羟基基团可 与氨基树脂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可得到耐候性、耐久 性、耐溶剂性、以及综合机械性能更好的涂料。用作家 电、铁板、金属柜、玩具的烘干涂料。不干性短油度醇
酸树脂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后具有极好的户外耐老
(2)脂肪酸法
脂肪酸可以与苯酐、甘油互溶,因此脂肪酸法合成醇 酸树脂可以单锅反应。同聚酯合成工艺、设备接近。 脂肪酸法合成醇酸树脂一般也采用溶剂法。
油度
40%为短油度
油度41%~60%为中油度
油度>60%为长油度
三、不同合成方法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熔融法设备简单、利用率高、安全,但产品色深、
三、植物油及脂肪酸(一元酸) 油类有桐油、亚麻仁油、豆油、棉籽油、 妥尔油、红花油、脱水蓖麻油、蓖麻油、 椰子油等。
注:油一般指的是脂肪酸的三甘油酯,三
个脂肪酸一般不同,但是大部分天然油脂
中的脂肪酸主要为十八碳酸。
油类一般根据其碘值将其分为:干性油、 不干性油和半干性油。
干 性 油:碘值≥140,每个分子中双
1、溶剂 长油度醇酸树脂:石油溶剂 中油度醇酸树脂:石油溶剂与芳香族碳氢化 合物的混合溶剂 短油度醇酸树脂: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如萘、 二甲苯、低级醇、乙二醇 醚等,可改善涂料的流平 性和贮存稳定性。
2、催干剂
催干剂是醇酸涂料的主要助剂,其作用是加速漆膜 的氧化、聚合、干燥,达到快干的目的。通常催干剂又可 再细分为两类。 (1)主催干剂:也称为表干剂或面干剂,主要是钴、 锰、钒(V)和铈(Ce)的环烷酸(或异辛酸)盐,以钴、锰 盐最常用,用量以金属计为油量的0.02%~0.2%。
a. 双键共聚法: 前苯乙烯化 后苯乙烯化
注:后苯乙烯化工艺合成的改性树脂物理化学 性能较好子上引入具有反应活性
的基团,如氯、硫、硝基、羧基、羟基等,
通过反应基团参与醇酸树脂合成过程中的 缩聚反应,将苯乙烯链引入到醇酸分子上。
c. 偶氮酯自引发聚合
理论树脂产量=苯酐量+季戊四醇量+油脂量-生成 水量=148+78.1+312.15-18=520.25(g) 溶剂用量=(1-55%)×520.25/55%=425.66(g) 溶剂汽油用量=425.66×90%=383.09(g) 二甲苯用量=425.66×10%=42.57(g) 配方核算主要是计算体系的平均官能度和凝胶点。 此时,应将1摩尔油脂分子视为1摩尔甘油和三摩尔脂 肪酸。
第三章 醇酸树脂
多元醇和多元酸可以进行缩聚反应,所生成
的缩聚物大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酯基(-COO
-),这种聚合物称为聚酯。涂料工业中,将脂 肪酸或油脂改性的聚酯树脂称为醇酸树脂(alkyd resin),而将大分子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 酯称为不饱和聚酯,其它不含不饱和双键的聚酯 则称为饱和聚酯。这三类聚酯型大分子在涂料工 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将含有偶氮基的小分子物质与植物油 的醇解物或高羟基醇酸树脂即多元醇的羟 基反应,生成聚偶氮酯,然后利用聚偶氮 酯的热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苯乙烯聚合 得到醇酸树脂分子上含有聚苯乙烯的共聚 物。
O OH
CH3 CH2 CH2 C CN ACPC O CH3 CH2 CH2 C CN N N N N
CH3 C CN
油度表示醇酸树脂中含油量的高低。 (1) 表示醇酸树脂中弱极性结构的含量。因为 长链脂肪酸相对于聚酯结构极性较弱,弱极性结 构的含量,直接影响醇酸树脂的可溶性 , 如长油 醇酸树脂溶解性好,易溶于溶剂汽油 , 中油度醇 酸树脂溶于溶剂汽油-二甲苯混合溶剂 , 短油醇酸 树脂溶解性最差,需用二甲苯或二甲苯 / 酯类混 合溶剂溶解;同时,油度对光泽、刷涂性、流平 性等施工性能亦有影响,弱极性结构含量高,光 泽高、刷涂性、流平性好; (2) 表示醇酸树脂中柔性成分的含量 , 因为长 链脂肪酸残基是柔性链段 , 而苯酐聚酯是刚性链 段 , 所以 , OL 也就反映了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或常 说的 “ 软硬程度 ” ,油度长时硬度较低,保光、 保色性较差。
四、醇酸树脂的改性
优点: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制造工艺简单,
综合性能较好。
缺点:由于含有大量的酯基,因而其耐水、
耐碱和耐化学药品性逊色于其它一些合成
树脂。
1.硝基纤维素改性
改性后的涂料广泛用作高档家具漆; 而短油度醇酸树脂改性的硝基纤维素漆则 广泛用作清漆、公路划线漆、外用修补汽
车漆、室内玩具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