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第09卷 第10期 中 国 水 运 Vol.9 No.10 2009年 10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October 2009收稿日期:2009-09-14作者简介:鲍亦衡(1982-),男,上海人,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鲍亦衡,胡怡乐(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0137;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120)摘 要:保税物流园是近来来的一个中国物流行业中的新兴产物,保税物流园区近几年已经成为一种各地政府物流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的保税物流园区,自2003年成立以来,各项业务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给予建议。

关键词:保税物流;物流园区;区港联动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9)010-0101-02保税物流园区在中国已经建立了9座,并且各地一些物流园区项目也正在审批之中,那么何谓保税物流园区,根据中文经管百科定义为: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是指保税区在海港区划出的特定区域,实行保税区的政策,以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为主,按“境内关外”定位,海关实行封闭管理的特殊监管区域。

在该区域内,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在全封闭的监管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

通过保税区与港口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和快速流动。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占地1.02平方公里,临近外高桥二期码头,自2004年4月15日封关操作以来已经经历了5个年头。

目前区内物流企业已经有26家,诸如:近铁物流,DHL,商船三井等跨国大型物流企业。

目前园区内主要的业务是“园区出口一日游“。

所谓的一日游,乃是中国政府鼓励出口政策下的产物,沿袭了上世纪90年代的”出口转内销“的操作模式。

,只不过,中转地点换成了物流园区,从原来的海运至香港,从过去的几天到现在的陆运至附近的保税物流园区,一天的押车操作,这样的操作无疑在成本上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而相对红红火火的”园区一日游“业务,区港联动的海运直通业务,则生意冷清。

期中原因有许多,主要原因有三点。

1.具体操作繁琐,2.价格无优势,3.操作时间过长。

1.具体操作繁琐,货物通过港区直通去物流园区,操作过于繁琐,以至于其中许多环节中同一部门需要安排多种不同计划,如果在业务繁忙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操作错误,从而影响了正常的通关速度。

2.价格无优势,直通所用的直通车运输费用与货物通过海关监管车运输费用相比无价格优势。

3.操作时间长,除了因为操作繁琐可能引起的时间延长,洋山直通是由驳船完成,但驳船船期安排时间间隔长,运输时间长。

导致时间成本的增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保税物流园区业务重心已经偏离了原来规划的区港联动的意义。

而今,全国各大物流园区待批建设完成的已经不少,上海附近苏州保税物流园区与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的扩建,洋山保税物流园区的开辟,以及金桥出口加工区的退税业务的开展,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苏州保税物流园区出口一日游业务已经猛升至全国第一,相对较低的价格,相对宽松的海关监管条件,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一些原有的客户已经从上海转移至苏州。

整个2008年全年,苏州物流园区货值达139.31亿美元,货运量达42万吨,报关票数达11万票。

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2.15倍,10倍和1.62倍,上海外高桥物流园区在08年进出区货值达546亿美元(包括进出境),比07年增长了142%,增幅小于苏州保税物流园区。

由此可见,外高桥物流园区的一日游业务正在逐渐流向苏州物流园区。

在国际采购业务上,上海海关对进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货物实施了“分批进出区,集中报关”的业务模式,简化了原有操作模式,大大提升了物资流动速度。

截止2007年,物流园区内共有6家企业开展“分批进区,集中报关”模式通关,2家企业开展“分批出区,集中报关,凭保放行”模式通关。

2007年一季度,海关验放“分批进区,集中报关”货物973批次,货值1,804.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40%;验放“分批出区,集中报关,凭保放行”货物298批次,货值593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倍和8.5倍。

由于“分批进出区,集中报关”通关模式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即时生产配送的需求,受到区内企业欢迎。

索尼公司和惠普公司利用该模式开展笔记本电脑与零配件24小时配送业务,一季度共配送货物298批次,货值达593万美元。

虽然园区“区”的功能逐步发挥作用,但“区”和“港”仍然属于两个不同的板块,诸如口岸分拨、进口拆拼箱等传统口岸业务至今无法在园区内运作。

而且尚未形成以舱单为管理主线的监管模式,园区的舱单管理和保税仓储管理以及境内外的保税运输尚未有机结合,港区通关效率也无法满足区港联动要求,比如保税区海关和港区海关管理体制的不统102 中 国 水 运 第09卷一,使货物从码头到园区或从园区到码头,难以做到一个机构、一道手续、全程管理,且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降低了通关效率,同时,也缺乏诚信体系,使货物流通速度大大降低,也使外高桥物流园区缺乏足够竞争力。

基于以上的现状,无论是来自其他物流园区的竞争,还是金桥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扶持,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国货复进口,即“一日游”业务,面对诸多挑战。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应利用与港区相邻的优势把的主营的重心应从“一日游业务”转移至区港联动之上。

而这些都是金桥出口加工区,苏州保税物流园区等周边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虽然洋山保税物流园区也已开始运作,虽然也有区港联动的优势,但是,在几年之内,其运作成本仍然比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高,毕竟其距离太远,时间成本与运输成本高于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而且海运主要公司都是欧美线,而亚洲线基本上仍在外高桥港区运作,故而在区港联动之内的货物,外高桥物流园区并未处于劣势。

并且,洋山与保税物流园区之内的区港联动,仍然是一种战略协作的伙伴关系,所以,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应在区港联动上加紧实施。

对于海运直通的种种问题上,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应与海关共同协商,已简化通关手续,在操作上,更因简化操作环节,去除一些繁琐的操作计划,如此以来可节省操作时间成本,以及因操作繁琐带来的失误成本。

从客户角度来评估具体操作因如何进行,与客户共同完善直通操作。

如此以来,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程度,降低了客户的运作成本,也降低了本身的操作成本,人员成本,以及因错误带来的成本,也使整个操作流程效率提高。

同时下调直通价格,使之在效率上以及成本上低于普通海关监管车运输,从而更能吸引客户采用直通方式进行区港内运输。

另外缩短直通总体时间,使客户能够及时的进行去区港内物资的运输。

在区港联动的业务上,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中“区”和“港”两个板块进行有效的衔接与功能叠加,在“区”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口岸业务,同时也赋予园区“港”的功能,使园区的舱单管理和保税仓储管理以及境内外的保税运输形成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区港联动”。

此外在区港联动中,政府与海关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在政府方面,希望政府协调,建立统一的园区信息服务平台,便于区内企业直接通过电子平台办理海关、国检等各项手续,推进无纸化通关的实现,提高通关效率,简便通关手续。

企业也可以在信息平台上随时处理、获知货物通关信息,也有利于海关全程监管。

在海关方面,希望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海关的统一管理体制,协调海关、国检、税务等部门形成统一的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一个机构、一道手续、全程管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运作。

也希望海关能使监管模式从管货向管企业转变,推进备案制向登记制的转变,真正做到同国际惯例接轨。

对于园区总体而言,应大力提倡“海关主管、园区协管、企业自管、社会共管”的四管机制,通过园区诚信体制的营建和推广,提高园区的营运环境和运作。

通过客观、透明、公正、公开的诚信评级体系,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诚信管理的标准,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并且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一个物流平台的作用,使之在国际上也有较强的竞争力。

作为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应在维持一日游业务的同时,利用与港口临近的地理优势,加快脚步,完善物流园区与外高桥港区与洋山港区的“区港联动”业务,如此才能在激烈的保税物流行业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与海关也应给予物流园区政策扶持,使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自身为诸多客户进行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1]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报告》[J].内部资料.[2] 郑 郁.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研究—兼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运营与发展[D].上海海事大学,2006[3] 张志强.中国港口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前景[J].中国港口,2006,(10).[4] 段伟常.保税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策略[J].中国储运,2008,(03).[5] 清 风.“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政策解读[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07).(上接100页)六、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企业可利用学校人员的智力优势,学校可利用企业的设备条件优势,为双方的事业服务。

七、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产学研相结合,及时在教学中推出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教材。

合作单位接受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加强了学校实践性环节教学。

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八、对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总之,产学研结合将极大推动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职业岗位业务能力为重点,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眼视光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科研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了办学资源,可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基地。

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全面促进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

促进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明确了服务社会的方向,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

高质量的毕业生,成就了高就业率和高质量的就业。

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相互依存,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知识宽、基础好、能力强、实用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