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1风景园林与建筑旅游与健康学院社会调查报告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赴安徽宏村/浙江嘉善西塘暑期社会实践团指导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指导教师:孙天罡二零一二年七月活动主题:关于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了解两地的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特点、了解两地古建筑的背景文化、了解当地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实地观察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两地的体现。
调查时间:2012年7月4日至2012年7月15日。
调查对象: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一、前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
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我们决定进行古建筑考察调研活动。
2012年初我们先后去了安徽的西递和宏村,嘉兴的乌镇和西塘。
重点考察为安徽黟县的西递和宏村。
二、正文1、基本概况:安徽部分: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
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1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它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
村西溪水土架起四座森桥,称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改善了环境。
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嘉善西塘部分:. 西塘建筑极富江南旁水而居的特色,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已经成功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
著名的如下:环绣桥——当地最高的一座石拱桥,但原先是木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西塘整个景色西园——为三层结构,大户人家的小姐生活在阁楼,后来举家搬迁,是西塘保存至今最完好的私人庭院四合院——坐北朝南,四面房屋围绕院子,这样的体现了古时候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和充分利用。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
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
西塘古镇保护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圣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净地。
西塘古镇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2、两地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我们观察到两地的建筑均为徽派建筑,因此我们决定从规划选址、典型建筑结构、空间布局、景观配置、特殊作用、当地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解两地古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规划选址:实事求是的说,古代规划选址绝大部分是由风水先生进行的什么是好风水的住宅、城市和乡村?就是一种和谐的环境。
风水就是调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吉祥的一种艺术,起到了调解人与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的作用,及所谓的“天人合一”。
??西递、宏村、李坑及张谷英村等古村落的规划选址都体现了这些原则,都是在不断地适应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条件,因势利导,构筑宜居环境,特别是宏村、西塘水系的使用,是调解人与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的典范。
我们在和西塘当地的居民的交谈当中得知:在古代这曾经是当地重要的交通手段,洗衣做饭的等生活琐事也样样离不开水,夏日的傍晚老人和孩子在河边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凉风,无疑这水对的当地的气候也重要的影响。
而如今随着旅游开发,水系成为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的原因之一,常常能看到渡口坐船处站满了排队的人群,以此观赏水上西塘之景。
所以选择在水边建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体现了生态文明。
(二)、典型建筑结构:徽派建筑典型建筑有:粉墙黛瓦、马头墙、天井、牌坊等?我们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1)平面形式:民居(住宅)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单元,单元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明堂(现在的客厅),两侧为厢房(卧室),较大的古民居有前厅、堂和后厅堂,前厅堂为礼仪场所,是男人接待客人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后厅堂为供养长辈和女性活动的场所,突出“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平面有口、凹、h和日等几种类型,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堂前,四合层天井设在厅中。
这正是古名居中的文化体现。
??(2)结构形式:砖木结构,砖起维护作用。
??(3)建筑色彩:粉墙黛瓦,朴素典雅大方。
?(4)天井:“家有天井一方,世世代代兴旺”,它起采光、通风、篇二: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前言西塘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嘉善县境内,江、浙、沪三地交界处,是一个集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古老建筑、水乡风韵、生活情趣,同时又体现历史地域性和传统民族特色的江南水乡古镇。
2000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准公布西塘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1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西塘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近年来,西塘镇紧紧围绕旅游重镇建设目标开展工作,2004年,西塘镇全年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1062万元。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为了解西塘古镇景区旅游情况的现状,笔者于近日走访了西塘景区,以实地考察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此展开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40张,回收有效问卷 4 0张。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以及笔者观察记录,分别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一)吃西塘特产丰富,小吃数量众多,有嘉善黄酒、荷叶粉蒸肉、八珍糕、臭豆腐、六月红、西塘粽子、芡实糕、大头菜、豆腐花等,加上当地物产丰富,瓜果蔬菜和淡水产品应有尽有,每走隔几米远就有商铺贩卖各种食品,大都现产现卖,价格合理。
沿河街道上,有数十家饭店餐馆供应热菜及特色食品,临河而建,环境幽雅,干净整洁。
古镇景区内也有十余家特色咖啡馆,茶座,饮料店。
总体来说,西塘供应的食品物美价廉,品种繁多,方便快捷,而且富有当地特色,基本上符合旅游者对“吃”这一要素的需求。
(二)住景区内设有十余家家庭式旅店,大都配有空调,彩电以及卫浴设备,干净卫生。
平均房间价格大致为:淡季100元/间左右,旺季升至250元/间左右。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7%的游客希望住在舒适的经济型宾馆里,几乎没有人选择豪华宾馆。
(三)行西塘东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苏州8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通过陆路、水路可直接与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320国道、318国道、沪杭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等连通,交通条件良好。
调查问卷显示,60%的游客认为到达景区比较便利。
景区占地0.24平方公里,景区内主要靠步行和乘坐游船两种方式游览,游船价格为60元/辆,大多数游客不选择乘坐游船,可能和价格因素有关。
(四)游西塘古镇1.01平方公里范围内,水面面积达到0.18平方公里,占17.8%。
古老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西塘古镇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0.24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内有着11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群,石桥、石驳岸、深弄、石板路、古宅、廊棚等处处显现出江南水乡城镇的独特风貌,形成了古镇西塘“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征。
优越的景观和人文因素成为西塘旅游的重点优势之一。
(五)购景区内除了几家特色商铺出售手工艺品,饰品,字画,艺术火柴,古董,民族服饰以外,其他大多数为食品店。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游客在西塘除了门票以外最主要的消费是在特产上,其余则多消费在纪念品上。
100%的游客对西塘的总体物价水平表示满意。
(六)娱西塘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积淀,使这里成了吴越文化的融合荟萃之地,这种融吴越文化为一炉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西塘古镇独特的水文化、船文化、酒文化、花文化、收藏文化、庙会文化等。
三、现存问题与不足(一)住在考察中发现,景区外围附近几乎没有平价旅店,只有出口五百米左右有一家高档宾馆。
景区内旅馆房间布置较为简陋,缺乏当地特色。
由于这些旅馆大都由当地民房改建,房间数量不多,一旦到了旅游旺季景区内就容易出现住宿紧张的情况,所以大多数游客选择了一日游的形式而并不留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制约了西塘旅游的发展。
(二)行景区内由于弄道狭长,游客数量多,时常出现拥挤现象。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40%的游客认为“人流量太大”为在西塘游玩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足之处。
(三)游在调查过程中,有40%的受访者认为西塘的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40%的受访者认为公共设施有待改善。
据笔者统计,景区内共有公共厕所10处,但都没有明显的位置指示和标志,比较难找到。
另外,景区内设有明信片出售点3处,但仅有一个位置十分隐蔽的邮箱,而景区外邮局邮箱设于600米以外,这给邮寄信件和明信片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同时,有20%的游客认为景区内商业氛围较浓厚,40%游客认为环境保护不当,80%游客认为应该大力保护原有古建筑而不是开发新景点。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游玩兴致,也给西塘的整体形象打了折扣。
(四)购笔者发现,特产等商品的包装上并无明码标价,价格是由商家自由给出。
虽然不同商家给出的价格差别不大,但是这样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和市场混乱。
同类商店尤其是食品类商品重复性大,缺乏竞争力。
而且商家缺乏品牌意识,产品相似度高而难以辨别比较。
(五)娱笔者观察到,除了旅游团的随团导游外,景区内只有一些没有上岗证的当地老人兼职充当导游,而没有配备专业导游。
这就会影响到游客对古镇文化的理解,降低游玩效率及兴致。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一)住基于对古镇原有建筑的保护,西塘政府对民宅的改造有一定限制,牵涉到沿街立面的改造必须得到管理部门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