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画撷英第二课时)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画撷英第二课时)
朱耷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他笔下的鱼、鸟, 体貌怪诞,神情奇特,其内心深处的 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曲 折地抒发出来。
荷 石 水 禽 图
朱 耷
( 清 )
五牛图 韩滉 (唐)
佚 名
元代画家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
个性风格的呈现。
六
君
子
图
所谓六君子就是以松、柏、樟、楠、
(
槐、榆六种树木作为某种象征。画面以
元
枯而见润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
倪
荒寒空寂的意境。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
瓒
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
)
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溪山无尽图 龚贤
这幅长卷连笔墨功力深厚的龚贤亦不得不“十日一山,五日一石”地潜心创作,历时二 年多,才完成该幅堪称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力作。
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2010年3 月
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 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 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
起源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
成熟阶段: 隋唐时期
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为 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
秋
之
图
清
石 涛
中国的花鸟画源流长远, 原始彩陶上花鸟的图形、青铜 器上的花鸟纹饰、战国帛画中 的凤、西汉帛画和漆器上的朱 雀等等,构成了上古朴质而色 彩斑斓的花鸟形象。
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写 生”的高峰期,出现了许 多优秀的花鸟画家。宋徽 宗赵佶就是杰出的代表之 一。此图体现了赵佶所倡 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 写实 表现要精准传神,构 图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 想。
文人画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王维,郑虔。两宋时期, 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苏轼提出了“诗画本 一律”概念,使文人画趋向成熟。
明代,以徐渭等人为代表的大写意 花鸟画,不拘形似地借助于笔墨及题跋, 表达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怀,对后世大写 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 葡 萄 图 徐 渭 ( 明 )
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 “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
以其特有的“拖泥带水皴法”,
描绘了一幅淮扬清秋的景致。
石涛提出了“借古以开今”
“笔墨当随时代”等创造性见解
和重视发挥画家个性的主张,对
淮 扬
18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创造产生了
洁
深刻的影响。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游春图》(隋朝 展子虔)
北宋时期更注重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溪 山行旅图》真实描绘出北方大山大水的雄伟之 美及磅礴的气势。属于全景式雄伟山水画。
南宋时期更倾向表现作品的意境。《深堂 琴趣图》就显示了这种审美追求,属于引人入 胜的小品山水。
溪
深
山
堂
行
琴
旅
趣
图
图
北
南
宋
宋
范 宽
芙蓉锦鸡图 赵 佶 宋
白 头 丛 竹 图 佚 名 ( 宋 )
榴 枝 黄 鸟 图 佚 名 宋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 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 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 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