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王晓云
教材分析
本节是欣赏课,重点通过学生的对作品的欣赏感受,了解中国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

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使学生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高艺术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2、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3、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中国画的种类
从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从形式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工笔的特点是:工整细致
写实写意的特点是:简练夸张变形
一、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

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

例:以课文中《龙凤仕女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帛画的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旗帜,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了解帛画对今天中国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设计理由:事先设置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考问题:
1、是帛画?
2、《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主要画的内容是什么?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1、什么是壁画?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色彩的特点?
3、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
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4、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色?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对下面作品的讲解:
《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

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

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提问:(1)以上作品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