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的三种关系

人生的三种关系

人生的三种关系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了梁漱溟老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人生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内心的关系。

仔细想想,这段话还真有道理,人在一生中,确实是在处理、并必须处理好这三种关系。

食不裹腹的穷困年代,填饱肚子是最重要的问题。

为了生存,人们可以出卖肉体,出卖亲生孩子,可以自相残杀,互食同类。

为了活下去,人们还可以出卖尊严,出卖良知。

这时,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淡薄,人与内心的关系更是微不足道。

到了食物丰富的富足年代,填饱肚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人们开始追求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行得好,玩得好。

人们拼命工作,拼命挣钱,买房子,买电器,买车。

这还不够,钱多了,还要换大房子,开好汽车。

在这个物质追求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即使存在性格的不和谐,观点的不统一,也都可以在共同追求的忙碌中达成谅解,和平相处。

当人们终于衣食无忧、有房有车时,当奔忙的脚步总算可以慢下来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或到了不惑之年的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人。

这时的人们,大多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操心,夫妻之间也可能会发生微妙的情感变化,曾经被搁浅的不和谐也可能悄然滋生出来。

在单位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也可能因为存在磕拌而大伤脑筋。

人们突然发现,做人太难了,做人真累啊,发现处理好与人的关系,比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更不容易。

随着年岁的继续增长,年迈的父母有可能相继离开我们,儿女也该长大成人,上学的上学,独立的独立,不需要我们过多操劳了。

工作中与人相处的不如意,也可能被看破,看淡,或者已经退休在家。

这时的人们,操心的事和操心的人少了,闲暇的时间多了。

于是,很多人开始不适应,感觉空虚,感觉孤寂,感觉没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于是开始烦躁,开始食睡不香。

此时,内心这个最大的敌人出现了。

内心这个敌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甚至有时别人劝着自己控制着也没有效果。

这时候,人们会发现,处理好与内心的关系,是一道比处理与物与人的关系更难解决的课题。

相对物质,相对人,内心是最难逾越的障碍,是可以打败我们的最大敌人。

人们可以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却可能因为心里防线被轻易击败而功亏一篑。

人们可以在人堆里仪表堂堂,风光显赫,却可能在独处的时候因为内心的不快乐而郁郁寡欢。

处理与物的关系是人的生存本能,处理与人的关系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但内心却是一种潜在的东西,要高深莫测得多。

人们容易看到表象的存在,却很容易忽视内心潜在的需求。

然而只有正视内心的需求,才能真正处理好与它的关系。

这个需求,就是为内心寻找一个适合它的精神乐园。

也许我们可以忍受物质贫乏,但绝对忍受不了精神贫乏。

为内心找一个让它快乐和充实的家,在这个家里,要有花草可以赏心悦目,要有大树可以挡风遮雨;在这个家里,要有爱和被爱,牵挂和被牵挂,尤其要有自己喜欢做的并能让自己快乐的事。

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得到满足,我们的人生,才算丰满和圆满。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按着这三种关系从贫穷走向发达;人在成长的一生中,也是按这三种关系从简单走向成熟,从年轻走向终老。

处理与物的关系很辛苦,但很单纯,因为目标明确,动力强劲,所以人们会感觉虽苦尤甜。

处理与人的关系就很复杂了,处理好了,一顺百顺;处理不好,人这一辈子的生存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处理与内心的关系非常微妙,最难,但也最重要。

处理不好,便会在哀怨悲苦孤独抑郁中走向人生的终点;处理好了,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可以真正幸福快乐地享受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