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8、A类评定 type A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对样本观测值的统计分析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9、B类评定 type B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用非统计分析的其他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术语
10、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ombined uncertainty
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 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用符号uc表示
11、扩展不确定度 expanded uncertainty
规定了测量结果取值区间的半宽度,该区间包含了合理赋 予被测量值的分布的大部分。用符号U或UP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术语
12、包含因子
coverage factor
d10 3.08
Rn u ( x) 0.0292mm dn
查表其自由度
7.5
用两种方法估计得到的标准差很接近,但自由度有明显不同。
不确定度评定
• B 类评定方法
B类评定方法获得不确定度,不是依赖于对样 本数据的统计,必然要设法利用与被测量有关的 其他先验信息来进行估计。因此,如何获取有用 的先验信息十分重要,而且如何利用好这些先验 信息也很重要。
中国量值溯源性体系原理图
国家计量基准 副计量基准
工作计量基准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国家专业计量站)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专业计量分站)
社会公用计量基准(省级) 社会公用计量基准(市级) 社会公用计量基准(县级)
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部门计量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计量标准
工作计量器具(企业、事业、市场等)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均匀分布
3
两点分布 1
不确定度评定
几种常见误差的分布情形及其标准不确定度估计
(1)舍入误差
舍入误差的最大误差界限为0.5(末),按均匀分 布考虑,故标准不确定度为
u ( x)
(2)引用误差
0.5(末) 0.3(末) 3
量程为 的 级电表,其最大引用误差限(即 最大允许不确定度)为 U ( x) xm s% xm s% 按均匀分布考虑,故标准不确定度为 u ( x) 3
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比较链: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 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 量基准联系起来,称为量值溯源。 建立量值溯源体系的目的:是保证量值得到准确、 合理、经济的溯源,尽可能减少所进行的测量溯源到国 家计量基准的环节。 校准和检定是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3)若由先验信息给出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及 其概率分布,则
a u ( x) k
分布类型 正态分布 矩形(均匀) 分布 三角形分布 梯形分布 0.71 反正弦分布 两点分布
置信区间的半宽度 置信水平接近1的包含因子
p (%)
99.73 100 100 100 100 100
6/
k
3
3
u( xi)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 测量不确定度体系构成
测量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A类标准不确定度
B类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k=2,3)
Up(p为置信概率 )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 不确定度应用领域
建立、保存、比较溯源于国家计量基准标准的各级计 量标准、计量器具等计量确认活动;
强制(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与资源 监测等)和非强制检定,校准活动。 测量结果的质量评定,实验室间比对
计算结果
由贝塞尔公式
其自由度
u ( x) s ( x)
x
i 1
n
2 i
n 1
0.00825 0.0303mm 10 1
10 1 9
按极差法
查表得,
u ( x) 0.0303 u u( x ) n 10
Rn xmax xmin 0.09mm
不确定度评定
B 类评定的先验信息来源
① 过去的测量数据 ② 校准证书、检定证书、测试报告及其他证书文件 ③ 生产厂家的技术说明书 ④ 引用的手册、技术文件、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中 给出的参考数据及不确定度值等 ⑤ 测量仪器的特性和其他相关资料等;
⑥ 测量者的经验与知识;
⑦ 假设的概率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 测量不确定度由来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关系,也称不 确定度关系。 1953年Y.Beers在《误差理论导引》一书中给出实验不 确定度。 1970年C.F.Dietrich出版了《不确定度、校准和概率》 1973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J.E.Burns等指出,当讨 论测量准确度时,宜用不确定度。 1978年国际计量局发出不确定度征求意见书,征求各 国和国际组织的意见。
B类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k=2,3)
Up(p为置信概率 )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 4.对被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 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不确定度评定
几种常见误差的分布情形及其标准不确定度估计 (3)仪器分辨力
设仪器的分辨力为 x ,则其区间半宽度为 a x 2
按均匀分布考虑,故标准不确定度为
u ( x)
a x 0.3 x 3 2 3
(4)仪器的滞后
滞后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 ( x)
x
2 3
0.3 x
不确定度评定
• A 类评定的自由度
最常用的是按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差的自由度公式 v n 1
几种A类评定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测量次数 Bessel 公式 最大误差 极差法
1 — 0.9 —
2 1 1.9 0.9
3 2 2.6 1.8
4 3 3.3 2.7
5 4 3.9 3.6
6 5 4.6 4.5
uc
2 u i 2 rij uiu j i 1 1 i j
m
m
u i 第i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m不确定度分量的个数 rij 第i和第j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u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a/3
a/ 3
6
a/ 6
1
2
a 1
2
/
6
2
a/ 2
1
a
B 类评定的方法
正态分布情况下置信水平与包含因子之间的关系 p(%) 50 0.67 68.27 1 90 95 95.45 2 99 2.576 99.73 3
k
p
1.645 1.960
常见概率分布与包含因子k取值
概率分布 正态分布 三角分布 包含因子k 2~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丁文兴 博士/研究员
主要内容
★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术语
★ 不确定度来源
★ 不确定度评定
★ 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测量: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量:可测特性如 长度 温度 质量 浓度 等
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术语
2、约定真值 conventional true value
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 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标准样品:赋值,也要有不确定度 注: ⑴ 约定真值有时称为指定值、参照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⑵ 常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术语
测量和测量器具的设计与合格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术语
1、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测量结果带有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 值的分散性 它可以是标准差或其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度;
该参数是通过对所有若干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方差和 协方差合成得到。所得该参数的可靠程度一般可用自 由度的大小来表示
4、误差 error
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注:应区别: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5、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系统因素导致的误差 可控
6、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随机因素导致的误差 不可控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术语
7、标准不确定度 standard uncertainty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用符号u来表示。 对每个不确定度来源评定的标准差称为标准不确定度分 量. 如u1,u2,……un等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 测量不确定度由来
1986年组成国际不确定度工作组,负责制定用于计量、 生产、科学研究中的不确定度指南。 1993年出版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简称GUM)。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这规范原则上等同采用 了GUM的基本内容。 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发布了GJB 3756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
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的数字因 子。 注: ⑴ 包含因子等于扩展不确定度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之比。 ⑵ 包含因子有时也称为覆盖因子。
13、自由度
degrees of 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