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车辆工程831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帖
分数刚刚出来没几天,想起查分数前的各种不安,仍是⼼心有余悸,所幸结果尚可,在考研准备的时候,关于同济车辆考研的经验见解网上较少,决定略写一二。
前几天刚刚出分数,面试第一名被录取,我是双非院校,并且是学院结尾,这几年刚刚上升到一本。
关于考研,我想考研人第一要理清⼏几个问题和概念,尤其是冲击名校的人:1、关于选择:若是选择考研,则应该踏踏实实安安分分的考研,我有朋友考研考公出国雅思⼀一把抓,虽是父母在南开找了好多关系,到最后还是落了一个“四大皆空”。
2、关于效率:我对我朋友说有时候看考研的人,看上几眼,交流几句就知道一个人的水平。
有些人学习一个小时能算一个小时,有些人只能是半个小时,关于效率大家最基本起码要做到不玩手机,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学习时候非常擅长发呆和划水看视频(我打水时候特别喜欢看大家的状态,大家吃饭时候我还喜欢看看大家的书本,来判断下自己的复习状态)。
复习真正用的时间不是特别多,效率才是第一位。
3、关于考研的难度:考研和高考的难度比较,一直是各家经验帖比较的重点,我个人认为,考研和高考都难,但是难在不同的方向,考研的试卷难度不是很高,难在⾃自律和自知之明。
4、关于“心态崩了”:不要紧,歇一会,歇一晚,迎难再上,我在暑假快到9 月份时候心态崩过一次,那时候看线代就开始心律不齐,喘不上气,感觉眼神落点飘忽不定,后来灰溜溜回家休息几天才回来。
国庆时候又不幸患病,一个
假期都报销,十月七号结束才开始捡起笔。
中间看不下去书的时无数次,都是休息一晚上再开始,这个经历一方面告诉后来人,考研的本身难度不是很大,一方面坚持才是重点。
5、关于研友,我认为研友也分三六九等,最好的研友是和你一起起床,有经验交流,一起睡觉,但是不是一起上自习、不是考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人,另外,自认学渣的同学最好抱学霸的大腿,学霸最好找学霸,集群效应显著。
6、关于学习的时间:
我是从三月份到七月份每天两小时数学、一单元英语,因为当时想着拿国家奖学金,所以暑假前恋恋有词才过了一遍,数学⾼高数没有看完,线代没有开始。
暑假是黄金时间,暑假每天七点半起床,背半小时单词(早饭一定吃,当时我和基友早饭都吃超市里的q 缔,终于有一天被我们两吃告罄了····~~~),八点⼀一刻左右到图书馆开始看数学看到十一点,因为我实在是懒,又怕食堂人多,一般十一点没到我就去吃饭,吃完回来刷五分钟⼿手机,趴在桌子上午睡半小时到40 分钟,醒来过一遍英语单词,随后再看一个半小数学,大概到两点,看完后开始看英语阅读,五点钟再次领先众人去吃晚饭,吃完刷五分钟手机,过一遍单词开始看专业课,晚上九点钟⼀一骑绝尘溜出图书馆买西瓜吃,回到宿舍洗刷刷玩会⼿手机,十点半开始选择薄弱处开始看书一般是数学错题、单词、和阅读积累,都是些简单点的学习,十二点睡,晚间是最轻松的。
各科学习经验:
数学使用书:李永乐复习全书李永乐线代王式安概率论
660 李永乐真题汤家凤模拟题八套
数学我是109 倒数第一进复试的,回过头来看还是题量做的有点少,加上考试时候不是很好的状态。
数学也是分为几个时期:在暑假前建议把全书现代概率论过⼀一遍,达到大概能够知道知识点的存在,稍稍能解一些小题目就行,每天花个两小时就行,花多无意义,把自己弄得太苦反而坚持不下去,⽤用张宇李永乐汤家凤都差不多,不必要太计较,至于同济的教材,完全没必要看,视频什么的我建议要是高数以前就可以考到85 以上,那看的意义不大。
暑假后可以开始做660 了,这时候基本上前⾯面看的就全忘记了,不必要担心,当时因为忘记挺多有些急,于是就看一张全书做一张内容,暑假大概要把660 过两遍,同时整理做错题,全书三本再过一遍,这时候基本上就要求书本全部都要该背背,为后⾯面真题做准备。
暑假建议数学花的时候大概四个半小时每天。
暑假结束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但客观讲做2004 年向后就⾏行,前面的做起来意义不大,因为一方面题型不一样,一方面⼤大多见过了。
真题也是一边做一边整错题,留意下做了多少分,但是不用太在意分数,因为基本上你都有不少做过的。
真题一轮做完差不多要一个月吧,十月份左右可以考虑再来一遍全书,这时候全书上的内容基本上要如数家珍了,花一个月左右,之后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和错题,做完后,酌情考虑点模拟题,模拟题还是有不少意义的,一般来讲,基本上和你实际分数偏离不是很多。
英语:使用书:张剑黄皮书,恋恋有词,何凯文王江涛的作文书,字帖。
英语我是第一进复试的,底子还不错。
暑假前每天一个单元的把单词过完,最好暑假前能过完两边,后⾯面慢慢提速,一天两个单元三个单元·······、、、最后大概一天五个单元一直背到考试前。
单词记忆主要是以记形和意思为主,只要知道长啥样是啥意思就行,至于说怎么拼怎么读怎么听,怎么写都是无关紧要的,有时候看见有人手抄式,朗读式背单词,不得不说重点没有抓住。
暑假开始后开始做真题,大概一天两篇的量,完形,翻译新题型分到每天带着做,做完后把看不懂的句子整理整理即可,有人手抄全文并翻译,我觉得底子不是很差的话不需要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你一天一篇也是可以的,英语一做完英语二的,我大概,英语一每年错 2.75 个阅读,英语二每年大概错2.1 个这样,一般来说再往上突破就有点难了。
我因为比较忙在十月份才做完所有的真题阅读,尝试做了张剑的什么阅读120 篇(似乎是这个名字),感觉文章不错,题不是很好,做了三十几篇后就开始全部看英语一做过的题目了了,另外最好留下3 到5 年的英语真题,留给考前模拟。
英语的作文大概十月左右开始,建议买两三本作文书,一⽅方面你会发现一些命题和做题的规律,一方面有更多的句子可以使用,自己对每一年的大作文小作文都要亲⾃自写,没有思路可以看范文再写,你会发现大小作文的出题和类型套路,整理整理你自己写的作文,到最后基本上整理出属于自己的10 篇大作文和10 篇小作文范文。
最后一个月练练字背背自己的范文做做两三篇作文基本上就可以了。
新题型翻译之类的建议在暑假带着做,到考前一个月稍微总结下规律和找找手感就行,毕竟都是阅读的衍生。
政治:
肖秀荣的所有书,除了和风中劲草对应的那本,基本上都要买。
我好像是政治72 第三名,建议八月左右开始看政治,看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做对应的1000 题,做完后看每个人不同差不多10 月初左右能做掉,之后买一本风中劲草,一边熟读一边做第二遍1000 题,1000 我做了5 遍,最后要拿出来背,其他肖秀荣的书跟着买,跟着走,肖八出来做选择题就行,大题简单看看,肖四上面都要背,提前十天这样,留够时间背肖四。
政治⼀一般稳在70 这样就差不多,再往上走得不偿失。
专业课:
专业课我选的是831 材料力学,基本上题型风格比较稳,在暑假前每天看书做后面的题目,答案我在的一个群里都有,之后就是刷两遍题库,做一遍真题,总结下错题和经验,再刷一遍题库,再做一遍真题,考前看看错题就行,每天用时都稳在3 小时。
复试:
复试的笔试资料网上都有,中德每年题目都差不多好好看看就行,专业英语基本都是上课学过的,面试是最主要的,我在笔试前一天到的上海,上午11点临时询问导师是否能见面,导师说下午两点半嘉定校区见,于是我花了三个小时跑到嘉定和老师交谈了一会,感觉给老师发邮件比较次要,和老师见面会好不少。
今年英语突然加了听力,一个德国佬外教突然出来说this year we have some change··········边上中德经管系的女生还一个劲喊yeah!!!大部分人都
挺吃惊的,我口语听力都一般。
最后复试成绩这两个有一点拖后腿。
面试时候因为我有比较好的绩点、一座国奖、三四个省奖,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后来听学姐说面试分数第一,建议多准备简历,有项目经历还是挺重要的。
面试一进来,就是自我介绍两分钟,我面试前一天和复旦的一个同学交流后决定把自我介绍时间改成5分钟,一进去临时压缩成2分钟(还挺佩服我自己)之后问了项目、项目中负责什么、意向导师、为什么选择这个导师、一个开放的专业问题(理想驱动力分配),回答问题时候我不小心说了越野车和赛车要注重通过性,结果吴光强教授就抓住我问‘’赛车为什么要讲究通过性?‘’挺咄咄逼人的大声问了两遍,幸亏自己反应速度还可以,举例了环塔拉力赛,回答完后吴教授似乎挺满意的;最后章桐、周苏老师问了点比赛和老师说说笑笑时间就过去了。
出门后基本上就知道自己进了,也基本上是第一志愿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