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少阴病预后
讨论: 一、少阴病辨治规律
1 .少阴初期: 阴阳损伤轻微,正气渐旺,自和力增,或可愈。
感邪重,正伤难自复,转为少阴病盛期 2.少阴盛期:
少阴伤寒:太少两感--麻辛附/麻附草汤证 少阴寒化: 阴盛阳衰---四逆汤证
阴盛格阳---通脉四逆汤证 阴盛戴阳—白通汤证 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证
3.转归期:8) ➢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心烦而躁者,死。(白云阁藏本,原文
664) ➢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原文299) ➢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
寐者,死。 (原文300)
小结(共11条):
少阴病寒化证以阳气存亡为根本 阳气未亡/可治 阳亡阴竭/病危 阴阳离绝/死亡
伤寒论重阳气,留得一分阳气,存得一线生机 温病学重阴液,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都是从当时实践提出的观点
危重证的观察要点
按体温:手足温,反发热,欲去衣被,手足逆冷、四逆 诊脉象:脉紧反去,脉阳微阴浮,脉不至,脉微细沉 察呼吸:息高者死 测肢温: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观神志:躁烦、不烦而躁,复烦躁不得卧寐者 查小便: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植物神经紊乱,交感兴奋,副交感抑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消瘦、汗出、烦热失眠、心悸、脉 数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口燥咽干,渴欲饮水
肾上脉皮质功能减退,迷走-胰岛活动降低,能量代谢 增高
寒化:
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或紊乱; 对环境变化和有害刺激适应能力降低,能量代谢 不足,表现为神衰欲寐,下利清谷; 甲状腺功能降低,产热减少,恶寒肢冷; 心功能衰竭,微循环障碍,面色苍白,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
阳虚水泛---真武汤证 阳弱气郁---四逆散证 阳虚失固---桃花汤证 寒客咽喉---半夏散及汤证 少阴热化: 热客咽喉---桔梗汤,苦酒汤证/ 少阴三急下证---承气汤证 少阴水气---猪苓汤证 少阴动血---凉血散血(温病)
二、少阴热化与寒化病理探讨
热化:
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加强,呈易兴奋又 易疲劳的不稳定状态
少阴寒化病理是以全身功能减退为特征的一种机体反 应状态。
与现代医学危重症重视生命体征:T、P、R、BP、神志、 出入水量极相吻合
少阴病篇小结
心肾系人体生命中枢,少阴为病,多为危笃重证
刘渡舟: “原著思路清晰,章法宛然,其中阴阳对 偶,经脏对比,表里、寒热、虚实、营卫、气血互相对照, 彼此鉴别,层次分明,条理不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 仲景辨证法思想和辨证沦治的理论和实践------既有病理, 又有证治,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前后呼应,对比鉴别, 不但辨证精细,而且治疗方法丰富,为抢救急重病奠定了 辨证论治的基础”
➢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 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原文292)
三、正衰危证
➢ 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原文295) ➢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原文296) ➢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原文297) ➢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一作吐利而躁逆者死。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一、正复病愈
➢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 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 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原文 287)
➢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原文290)
二、阳回可治
➢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 手足温者,可治。(原文288)
➢ 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 可治。(原文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