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和。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作业:教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课 题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 型 实验探究 课时 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2、 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难点 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课前准备新课引入:氧气的用途很广,因此必须研究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 书:三、氧气的获得 ㈠自然界中氧气的获得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光叶绿素葡萄糖+氧气 巩固练习:1、二百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经反复实验证明: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这里的“活命空气”是指(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㈡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讨论归纳: 1、过程:空气(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蒸气) →液态空气 →氮气→液态氧 2、贮存: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巩固练习:2、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人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
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导致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
㈢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探究: 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并板书 1、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探究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吗?拟备实验:1、水与石蕊试液的反应。
2、向石蕊试液中吹气。
3、向石蕊试液中加入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质疑:让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呢?提供信息:用一组酸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
归纳:酸性溶液让石蕊变红。
提供信息:二氧化碳不是酸,酸从何来?学生阅读,讲解归纳。
学生实验:加热变红的石蕊试液。
讨论讲解:石蕊试液又变色的原因。
碳酸不稳定,发生分解又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教师讲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及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学生举例:说出你知道的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实例。
巩固练习:2.如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布置作业:教后记课题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课型实验探究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操作课前准备仪器:试管、锥形瓶、集气瓶、导管、烧杯等药品:碳酸钙和盐酸等雪碧汽水配料:碳酸水、白糖、柠檬酸、香料等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由学生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
提问: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学生交流:装置有何不同?集中讨论: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归纳小结:⑴原料: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⑵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⑶实验装置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⑷收集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⑸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就说明二氧化碳已满。
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②不可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
因为碳酸钠是粉末状固体,与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③不可用浓盐酸。
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入氯化氢杂质;演示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实验步骤]⑴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⑵装块装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⑶加稀盐酸;⑷收集气体。
归纳整理: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常见方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如氢气、氧气等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图2-3-19)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布置作业复习: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3.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4.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可培养创新精神。
图示是经小明同学改进后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简图。
实验现象是接近三通管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而接近三通管上口的火柴仍在燃烧。
由此可判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
引入新课: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所依据的性质有如下几点:⑴灭火(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演示阶梯蜡烛实验:实验1如图装置,向烧杯中倒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如图装置,用一只茶杯罩在两支燃着的蜡烛,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⑵制碳酸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又易分解)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⑷温室肥料(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演示实验;检验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气体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且体积比为2∶1学生整理;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设疑;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交流讨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B.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2、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
请回答:(1)电解水时,将转化为化学能;(2)气体a为;(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2、本节小结:1、水的组成2、水的电解实验布置作业:教后记课题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课型互动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硬水与软水。
⑵了解水净化的基本方法;⑶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动手操作,学会过滤等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水资源,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水的净化教学难点硬水与软水课前准备仪器:普通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洗瓶、酒精灯、蒸发皿等药品:水、肥皂水学生答:矿泉水。
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
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学生答:煮沸水蒸馏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巩固练习:1.下图为自来水生产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步骤是()2.水是生命之源,我国规定饮用水质必须在感官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成为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