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浪费现象情况调查

校园浪费现象情况调查

校园浪费现象情况调查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十二班第二课题组组长:方圆成员:刘梦瑾刘怡玮刘汝其邓晶指导老师:执行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撰写时间:2011年1月一、课题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外来多样文化的渗透形成对传统美德优秀文明的巨大冲击。

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耻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

水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等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而由这些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污染更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

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浪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研究目的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厉行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和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

然而当前,在我们的校园中,水、电、粮食、纸张、图书、实验器材等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时,更应养成勤俭的习惯,更应倡导节约的风尚,更应承担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

在营造全民参与厉行节约良好社会风尚的大环境下,大学校园是个重要平台,大学生应该起表率作用。

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大学生要从节约入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同学交往需要平等,高等教育需要公平,大学生要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

大学生厉行节约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事情,也没有难以攀登的高峰,多半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大量的是“在细小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自己的责任”,像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点滴东西。

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相信,不把节约当口号,厉行节约见行动,必然引领和推动校园的节约风气。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一、节约用电,刻不容缓某高校新闻系的学生们针对校园浪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一年电的浪费量是133682度,这些电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

高校是人口量最大的单位,作为这样一个庞大的单位来讲,各方面的资源利用量都是相当高的,尤其是用电量,数目是相当惊人的。

为此,高校更应该把节约用电列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

学校的领导组织及有关部门,应首先加强自身的节约用电的思想意识,多方位了解节约用电的多种方法途径,努力为了学校的长期发展作出正确的选择。

节约能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长期发展来看待学校的节约用电的问题。

高校作为一种培育高等人才的教育基地,更应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节能降耗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实例。

四、研究过程1.开会分工小组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最后决定以“校园浪费现象”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研究分三步走:社会调查,搜集资料,整理总结。

同时,还进行了分工。

分工:第一组:方圆,邓晶主要负责编写问卷调查,并作相关统计。

第二组:刘梦瑾,刘怡玮主要负责拍摄食堂中、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三组:刘汝其主要负责采访部分学生、教师、家长,了解他们对浪费现象的看法、想法。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复印了56份,并有目的得将问卷发放到各个区域。

对各个年龄层,各种职业的人进行了调查。

发放问卷56份,收回54份。

我们从中得到了大家的看法,总结了。

3.研究内容调查我校学生在哪些方面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1、粮食浪费现象2、水电浪费现象3、纸的浪费现象4.总计整理我们系统的整理了所有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并编辑成文。

所用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上网查询法、分析法。

三、研究成果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设计出我校学生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上网查阅法,调查法。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利用本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访学生、家长、老师,分工操作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摄影、访谈。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本阶段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我校学生浪费现象调查活动报告》。

本阶段主要采取了成品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相关建议1、开展“珍惜每颗粮食,继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访爷爷奶奶,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并以此作为汇报内容,谈体会、谈感受。

也可以把同学们在生活中所见的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进行评比,展出。

开展全校性的“远离浪费,继承传统”的征文比赛。

2、加强监管力度,杜绝浪费现象。

我们要把浪费粮食纳入学校三项竞赛中,与文明班级评比挂钩。

每天中午安排专门的值周老师流动检查同学们的用餐情况,对于浪费现象进行制止、批评。

3、每学期安排一定量的“体验生活”。

比如农忙季节安排同学到田间捡稻穗,堆草垛,搬稻干;在炎炎烈日下插秧,翻晒稻谷;也可以进行挨饿体验,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4、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节粮氛围。

学校利用有线电视组织全校性的演讲、辩论赛,观看录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的节粮意识。

并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的警句挂于教室。

5、家长、老师做好榜样示范。

“吃不下就别吃了”“这有营养多吃点”……这是爸爸妈妈们说的最多的;还有,个别老师中午的剩饭剩菜不比我们学生少。

这些毫无疑问对我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爸爸多说了,老师也那样倒了,我们还怕什么。

6、改善伙食搭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菜好的时候,剩饭剩菜就少。

反之,就一大桶一大桶。

7、另外,学校也可以废物利用把同学们的剩饭剩菜喂养几头大肥猪,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钱而且猪肉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此一举两得啊。

(二)、水电浪费现象。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水的浪费同样严重。

“在教学楼和宿舍楼,我们都常常能看到…细水常流‟。

经调查得出,学生在洗碗用水时的间断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洗衣时,让水一直流着;洗澡不专心致志,没有抓紧时间,悠然自得,边聊边洗。

更有在浴室里和好朋友大打水仗。

还有一些顽皮的同学,在自来水的龙头下边互相用水大打水仗,水花四溅,十分开心,不知不觉之间,干净的地面弄湿了,过往的同学被吓得躲躲闪闪,大量的水也浪费了。

多不好!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同学们讲保护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要让同学们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积极向周围的同学宣传保护水,节约水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认真落实环保行动,为南水北调工程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课题小组,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和调查收集了一些节约水的好建议,如:随手关水龙头,用节水水龙头,利用洗脸水浇花、冲厕所等1.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应关水龙头;2.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

3.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4.使用洗衣机或洗碗机时要节约用水:集齐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涤。

5.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为免浪费,应立即修理。

6.切勿拿水嬉戏。

7.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们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应极力劝阻,不应视而不见。

(三)、纸的浪费现象。

1、草稿纸浪费在我校纸张浪费现象中,草稿纸浪费可谓是“重头戏”。

怎样可以避免草稿纸的过度浪费呢?被调查的同学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自己固定的草稿本,每天带到学校,需要用草稿纸时只要拿出草稿本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利于检查,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一举三得。

2、学生作业本用纸浪费作业本用纸浪费的状况与其他校园纸浪费现象相比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仍需加强节约用纸的宣传。

我们课题小组总结出了几种减少作业本浪费的方法:(1)加强节约用纸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有这种意识。

(2)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并落实到行动上。

(3)老师在布置一些不经常留的作业时,尽量让学生写在纸上,贴在练习册上或直接交作业纸,省得学生再占用一本。

六、心得体会(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经济有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那些浪费粮食的同学,就说“现在生活好了,倒点儿剩饭剩菜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更让我们调查者痛心的是:我们学生对这种浪费现象的冷漠态度。

当我们问到“你倒饭时会感到惭愧吗?”,有将近65%的同学竟不觉得惭愧,还有35%的同学从没想过是否觉得惭愧。

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裕的社会,从没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代,所以也就体会不到吃不饱的痛苦。

俗话说得好,饱汉不知饿汉饥嘛。

尽管还有50%的同学在倒剩饭剩菜时会觉得很惭愧、很可惜,但是下次他(她)还是照倒不误。

(二)、我们学生的素质还不够高,节约意识不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我们中学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是正常的。

但是有的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检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几乎每位学生从小就受到过勤俭节约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对他们的行为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却很少,我们的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曾受到过的节约教育真的对自己有用。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也多次强调,但是有些同学依然我行我素。

古语讲得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也许现在的我们就是因为缺少了劳动的锻炼,体会不到农民们耕种粮食的辛苦,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我们学校竟有15%以上的学生从没见过农民耕种的情景,另有80%的同学经常能见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那么这些同学就更加不应该浪费了,说不定你倒掉的饭菜里面就有你爸爸妈妈的汗水呢,让他们的劳动果实附诸流水,岂不更加可惜啊!(三)、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节俭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边远山区,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人,我们应该具有一种品质。

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其实,要做到节约并不难,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

为此我们在校园里发起了一场“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争创节约型校园”的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勤俭节约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