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简介

济南简介

简介济南,地处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天下第一山”——泰山,北跨“母亲河”——黄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1]济南,又联合国国际艺术广场——泉城广场称“泉城”,下辖6区、3县、1市,总面积8227k㎡,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433万。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济南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第13位。

济南地处中国知识人才密集的齐鲁大地,人力资源齐备,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密集。

现有各类高校40所,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科研机构200多个。

其中10个国家级实验室,53个省级科研院所,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人员达35万人,能够满足各类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电子信息、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纺织等主导产业在国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济南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发达,IT产业在中国列第四位,并被国家批准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拥有占地20公顷、亚洲最大的环形建筑——国家级软件基地“齐鲁软件园”,及“CIIIC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电子信息研发机构,现已有1200余家国内外IT研发企业入园发展。

济南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健全,市区范围共有各类商业网点数量近40000个,其中购物中心、济南夜色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布局合理、数量庞大,商业潜力雄厚。

济南也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享有“中国精品菜篮”的美誉,培育出“章丘大葱、鲍芹”、“商河大蒜、彩椒”、“平阴玫瑰、阿胶”、“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张而草莓”、“张夏玉杏”、“马山栝楼”、“买买茶”、“买卖茶”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市场亦具有较高知名度。

投资环境优势。

济南市成立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领导小组,由市四大班子领导挂帅,以大力促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美丽泉城、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将济南市政府打造成——全国“审批最快、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及扶持政策,大大提高了投资者在济南投资的效率及便利水平。

济南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实现三步走的阶段性战略目标,2011年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406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建立起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发展框架;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建成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中心城市。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

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

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

泉水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散落各处,誉称72名泉。

众泉如翡翠在济南大地镶嵌,日夜叮咚,光彩闪耀。

众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济南,也成为世界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独特魅力城市。

2012年根据央视的调查,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济南位列第八。

[2]编辑本段名称由来秦朝建立郡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济北郡。

汉初,设立济南郡,含义为“济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

济水即俗称大清河,古济水(音己,三声)发源于现河南省济源市,流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黄河山东段。

后因黄河改道被其夺取河床,成为了黄河下游的干流河道。

而济源、济南、济阳、济宁等地名还是保存了下来,济南由此得名。

自明朝以来,济南一直山东省省会。

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3] 济南行政区划编辑本段行政区划济南市现辖7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魅力--济南(40张)市辖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高新区、长清区;县: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县级市:章丘市。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根据《济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681.40万人。

济南市是中国东部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会城市,有49个少数民族,人口109299人,占全市总人口1.84%。

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8.79%,居住着回族、满族、蒙古族、哈尼族、朝鲜族、苗族、壮族、维吾尔族、彝族、藏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占济南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8.42%。

编辑本段地理地形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济南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

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

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气候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由于独特的地形作用,济南的气候极端性明显强于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

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

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

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千佛山上俯瞰济南城济南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

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

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

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

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导致了济南的夏季闷热难耐。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平均气温(摄氏度)-3.2 0.3 6.5 15.4 22.1 25.9 27.2 26.2 21.9 15.8 7.3 -0.2 13.8降水量(mm)7 10 15 28 51 80 196 165 55 35 18 9 669水文济南素有“泉城”之称;境内泉水众多,著名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老舍曾多年居住济南,著《趵突泉》一文盛赞趵突泉。

除此之外,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

湖泊有市内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市辖的白云湖;百脉泉,黑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济南矿产资源丰富,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

“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济南的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丰富。

林木资源主要有乔木、灌木两大类60多科300多种。

当地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大枣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

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济南素以泉水众多而闻名,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也被誉为“泉都”。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

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相传舜(约公元前22世纪)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

历山即济南市区南部的千佛山。

所以市内至今还散落有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等。

最早出现史册上的名称为“泺”(《春秋左传》),系因本市诸泉汇为泺水,故名。

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之泺邑。

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纣)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音洛,四声)”字即今日的趵突泉,从而把济南泉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

因地济水之南,故名。

公元前164年设立济南国。

公元前154年又废国改郡。

到了宋代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全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

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明清以来,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

1928年5月3日,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屠杀济南人民1.2万,每年这一天,济南在全市范围内,包括各区县,都要拉响防空警报,以示纪念。

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

1948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

1949年5月复称济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济南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文化起源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

舜曾在历山耕作,而历山即现在的千佛山。

趵突泉边有娥皇、女英祠(约创建于2000年前),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

泉水流经之护城河,即是北魏时期的娥英河,河水东流,经过舜井街的南端,北为舜井。

如果再往东北远眺,便可以指向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也令人想起了制陶能手大舜了。

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名人济南文化名人(8张)文学家: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明朝"后七子"李攀龙,阴阳五行学大师邹衍,墨家创始人墨翟,文学家鲍照,西汉经学者伏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