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的特征 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 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编写人:黄森林
【学习重点】
1.记:积累本文重要字词,积累有关“建筑”的名言名句。

2.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并掌握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技巧。

3.写:运用比喻手法,学写一般的说明文。

4.练:分析说明文中的比喻说明法。

【知识链接】
一、诵记名言警句有关“建筑”的名言
1.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约翰波特曼)
2.如果房间与自然界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贝聿铭)
3.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

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

(贝聿铭)
4.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果戈理) 5.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

(沙里宁)
6.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

(林语堂)
7.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梁思成)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梁思成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设计的领导人之一。

著有《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等专著。

《中国建筑史》是由梁思成从1942年开始编写,历时两年完成的,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当时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
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2.文体知识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

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

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

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一定的启发。

【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
(1)单音字
①墁.地( màn ) ②斗拱.( ɡǒnɡ)③额枋.( fānɡ ) ④屋檩.( lǐn )
⑤接榫.( sǔn ) ⑥框.架(kuànɡ)⑦柁墩
..( tuó dūn ) ⑧穹窿
..( qiónɡ lónɡ ) (2)多音字
①殷切yīn殷红yān②门槛kǎn栏槛jiàn
③横木hénɡ蛮横hènɡ④折断zhé折腾zhē折本shé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②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③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形容很受欢迎。

(2)近义词辨析
①布置·布局
辨析:两者都有“分布”的意思,但使用的范围不同。

“布置”,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或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

“布局”,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也指围棋、象棋竞赛中一局棋的开始阶段布
置棋子。

例句:a.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建造而成的。

b.老李之所以输得这样惨,是因为一开始只为了抢占“底盘”,不注重棋的整体布局。

②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辨析:两者都有“精妙、奇特”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人工技艺极其精巧。

夺,胜过。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例句:a.我国古代有许多建筑物结构精妙,布局严谨,藻饰华美,可谓巧夺天工。

b.黄山奇景密布,怪石林立,可谓鬼斧神工。

③题材·体裁
辨析:“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例句:为庆祝建党90周年,省宣传厅举办了一次书画展。

本次展出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时代感强。

在艺术体裁上,既有书法、绘画,又有雕塑、摄影。

④装饰·妆饰
辨析:二者都有增加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之意,但“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妆饰”指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

例句:精致的水晶装饰可以让你成为众人的焦点,把你妆饰得美丽、高贵、有品味。

【速读感知课文】
1.“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结构的短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课堂探究】——重点突破
1.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请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

这九大特征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作者为什么重点说明这几部分?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5.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拓展延伸】
北京旧城改造,把许多城门、城墙、城楼、胡同、四合院拆了,全国各地的情况一样,新建筑越来越多,老建筑越来越少,现在全国到处高楼林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是拆好还是保留好?
【课堂检测】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的建筑体系。

(2)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3)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的。

A.独特发掘或/或 B.独到发现和/和
C.独到发现或/或 D.独特发掘和/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
...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B.党中央一声令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同仇敌忾
....,立即奔赴抗击“非典”“禽流感”
的第一线。

C.汉语有些字的构词能力强,认识了常用字便认识了许多词,但其中许多词仍
不可以望文生义
....。

D.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
....,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5字左右)
看似与中国传统建筑无法产生任何关联的国家大剧院(“巨蛋”),其细部设计原来也有不少中国元素,如入口处的外墙涂成紫禁城的红色;开阔的水域设计,不仅使该建筑像一颗漂浮在水上的明珠,同时也辉映天光云影及周围的风景;从室内五楼大厅望出去,还可以看到中南海美丽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及其他景观。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常用的“借景”手法。

“巨蛋”的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说:“我并没有抹煞中国传统,我希望二十年后,这个剧院能被称为中国的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A
解析“独特”,独有的、特别的;“独到”,与众不同(多指好的)。

“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

“或”,表选择;“和”,表并列。

2答案 B
解析B项“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这里使用对象是“非典”,故不恰当。

3答案国家大剧院的细部设计融入了不少中国建筑的传统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