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教师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教师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3.了解相关建筑知识,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墁.地()接榫.()屋脊.()额枋.( ) 水榭.( ) 房檩.( ) 穹.宇( ) 斗拱.( ) 框.架( ) [答案] màn sǔn jǐ fānɡ xiè lǐn qióng gǒng kuàng(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轴⎩⎨⎧轴.线( )压轴.戏( ) 曲⎩⎨⎧弯曲.( )曲.调( ) 厦⎩⎨⎧抱厦.( )厦.门( ) 横⎩⎨⎧横.梁( )蛮横.( ) [答案] zhóu zhòu qū qǔ shà Xià héng hèng2.语境辨析法(1)花园里那一朵朵殷.( )红的鲜花正预示着他那殷.( )实的生活图景。

(2)在钻头不断的切削.( )摩擦下,机器向下开挖的力量逐渐削.( )弱了。

[答案] (1)yān yīn (2)xiāo xuē二、写对字形⎩⎨⎧fáng ()碍fáng ()护fǎng ()织 ⎩⎨⎧屋yán ( )shàn ( )养zhān ( )仰 ⎩⎨⎧jué( )起发jué( )jué( )强 ⎩⎨⎧点zhuì( )chuò( )学拾duo ( )[答案] 妨 防 纺 檐 赡 瞻 崛 掘 倔 缀 辍 掇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布置·布局“布置”指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

“布局”指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围棋、象棋竞赛中指一局棋开始阶段布置棋子。

(2)发掘·发现两者都有“发觉”“看到”的意思,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

(3)题材·体裁“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2.明确词义(1)大同小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强人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喜闻乐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2)勉强还能使人满意。

(3)指喜欢听,乐意看。

指很受欢迎。

常用来形容人们喜爱的某艺术形式、平台、运动项目等。

[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

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

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穷.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

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hūn)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词句。

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家喻户晓....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穷”应写作“穹”;“翚”应读作“huī”;“家喻户晓”应为“喜闻乐见”。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A.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B.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C.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为了同样的需要,乃至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D.为了同解决同样的问题,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乃至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A[“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是表递进关系的三个小分句,顺序不能颠倒,排除C、D两项;“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是整个句子的状语,故放在全句的最前面,排除B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打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打造……建筑”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打造”改为“建造”。

[资料链接]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建筑学家。

梁启超长子。

1928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和教授,193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3年兼任清华大学教授,讲授建筑学。

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中国顾问。

1953年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

他领导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

194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1952年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

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大,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

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的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原理、问题等,进行专门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写成的科学小论文。

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写作难度要比一般议论文的写作难度大得多。

它不但使用材料多,写作内容难,而且在概括、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它是一般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科学研究论文的起步和准备。

[文本鉴赏]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通过介绍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提出了每个建筑体系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词汇”。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答案]①平面布置②结构特征一、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本段内容,请说说中国建筑中称为“一‘所’房子”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析。

[答案]①中心性: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②对称性:左右均齐对称;③朝阳性:主要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④主次性:主要部分有砖石墁地,次要部分种植树木花草。

二、阅读课文第14~1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作者是根据什么提出“词汇”和“文法”这一与建筑相似的比喻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答案]作者是根据劳动人民在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提炼出来的。

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3.第15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①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②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4.第1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

①类比。

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②举例子。

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③作比较。

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

5.应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试举例说明。

[答案]在同样需要、解决同样问题乃至表达同样感情的条件下,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各种各类的建筑物。

这就好像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说出一样。

例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属不同民族,大小也不同,却基本是同一功用。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作为一篇科技论文,科学、严谨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主要的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可本文有很多句子带有很浓烈的抒情成分,应如何看待这些抒情句?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观点一)我们应认真体会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

梁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观点二)梁思成先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情怀感染人们,引领人们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

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人是不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的。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语言简明、准确、严密本文属于科学小论文,也可以说是科技说明文,而科技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严密,不可堆砌辞藻,哗众取宠;不可晦涩难懂,故作高深。

本文在语言上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如“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用语简单明了,概括了中国建筑的地位和成就。

又如“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这句话中“一般”“主要”就用得很准确、严密,因为有一些建筑物,为适应特殊的需要,或符合特定的审美要求,就可能不这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