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


酯交换法
生物柴油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国外:大力推行 大豆(美国)、菜籽(欧盟)、棕榈油(东南亚) 国内:转化工艺水平低;原料价格昂贵 回收废油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化学方法
④超临界酯交换法
在甲醇为239℃,8.09MPa条件下,成为超临界流 体,能较好的溶解于油脂。甲醇即作为反应物和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无需加入催化剂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化学方法
⑤“工程微藻”法
“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 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在控制脂质积累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优越性:
①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资源; ②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 ③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 ④排入环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
生产方法比较
优点
直直接接混混合合法法:
降低动植物油黏度, 简单易行
缺点
十六烷值不高,易变质
高温裂解法
过程简单,没有任何 污染物产生
高温下进行,需要催化 剂,裂解设备昂贵,反 应过程难控制
高温裂解法
在空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动植物油的分子链断裂,从 大分子的有机物转化为结构简单、分子较小的碳氢化合物的过程。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化学方法
酯交换法:
油脂+醇
一定条件下
酯(生物柴油)+甘油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化学方法
酸催化酯交换法:
甘油三酸酯上的羰基质子化形成碳正离子,与醇发生亲核反应得到 正四面中间体,最后生成新的脂肪酸酯。
对原料要求高,高能耗,醇需要过 量及反应液色色泽深,杂质多,产 物难提纯,净化工艺有废液排放
反应周期长,需较高的醇油物质的 量比和催化剂浓度,易受反应生成 水的影响
酶催化法
对原料中水分和脂肪酸要 求低,反应条件温和,醇 用量少,甘油易回收,净 化工艺简单,无废物产生, 生产清洁环保
酶价格昂贵,且易受短链醇及产 物甘油的毒害,生产周期长
发明。
生物柴油优缺点
优点:
良好的燃烧性能。 优良的环保性能和再生性能。 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和润滑性能。 ④较高的安全性能 ⑤原料易得
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缺点:
燃烧排放物中NOx含量较高; 含有微量甲醇与甘油等,会使接触的橡胶零件(如橡胶模、密封圈、
燃油管等)逐渐降解; 原料油脂的来源、种类分散,使生物柴油品种复杂。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酶法
直接混合法、微乳液法 高温热裂解法 碱催化酯交换法 酸催化酯交换法 亚临界酯交换法 超临界酯交换法
酶催化酯交换法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直接混合法
天然油脂与石化柴油、降凝剂、抗磨添加剂、溶剂或醇类按不同的比例
微乳液法
利用乳化剂将动植物油分散到黏度低的溶剂中。 目的:植物油得到稀释,降低黏度,满足作为燃料使用的需求。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
高材122 朱嘉峰
发展史:
1896年,德国工程师狄·赛尔提出 1983年,美国科学家Qulck首先将亚麻籽油酸甲酯用于柴油机,燃烧 1000h,并将经过酯交换得到的脂肪酸甲酯定义为生物柴油。 1984年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采用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代替柴油做燃料
生物柴油
:即种亲核取代反应。
酶催化酯交换法:
条件温和、醇用量少、无污染物排放,副产物甘油易回收,操作方 便,反应物中游离脂肪酸能完全转化成酯等优点。——适合高酸值废 油脂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化学方法
优点
缺点
碱催化法 酸催化法
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生产周期短
受原料中水分和酸值影响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