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
主备人: 审核人: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板书:锄禾。
领读,解释字意。
二、自学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3.小黑板出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导学
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导学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3.导学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3.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二、自学
1.教师范读,领读。
2.自读课文,要求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3.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4.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导学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粟:小米。
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练习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农民种(zhǒng zhòng)地
种(zhǒng zhòng )子发芽
帽子(zi zǐ)
女子(zi zǐ)
2.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3.背诵《悯农》。
五、总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4.师范写。
5.生描红.临写。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一粒
盘中餐辛苦秋万颗
饿死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