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先污染物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化学品。
2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在某些情况下更具有实际意义
3采样效率采样方法或采样器的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4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5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含量的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
6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为:(1)评价环境质量2)追寻污染源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制定环境法律、标准、规划等服务。
7环境监测的要求(1)代表性(2)完整性(3)可比性4)准确性(5)精密性
8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
9清洁\轻污染\严重污染水样的保存时间 污水:越短越好;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12h
10水样消解的目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 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11总汞常用测定法常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2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所用监测方法十分灵敏的情况,此时直接采取少量气体就可以满足分析测定要求。
直接采样法测得的结果反映大气污染物在采样瞬时或者短时间内的平均浓度
13常用于描述精密度的术语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
14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组成是由若干个水污染固定监测站(可设
在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的出入口、工厂废水排出口、污水处理厂排水口等处)、数据通信系统和一个监测中心三部分组成。
监测站有连续采样装置、水污染连续监测仪器、水文气象参数测定仪器以及水样存贮装置等。
各监测站连续测出的数据,经有线电或无线电通信系统定时地(例如每小时一次)传送至监测中心。
监测中心设有电子计算机和各种外围设备,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及存贮数据,并可向各监测站发出遥控指令。
如某一固定监测站的污染度指标超过控制值时,立即指令该站的采样装置启动,采集并存贮此时的水样,以便进行试验室分析
15环境监测分类
(1)按检测目的分: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2)按检测介质对象分:水质,空气,土壤,固废,生物,生态监测等。
(3)按专业部门检测分:气象,水力部门监测。
(4)按监测区域分:厂区监测,区域监测。
16河流监测的必测项目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等
17城市交通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方法
城市区域环境:⑴网格测量法将普查城区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完全覆盖被普查的区。
每网格中的工厂、道路及非建成区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格面积的50%,否则无效。
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个。
若网格中心点不宜测量应将点移动到距离中心点最近的可测量点。
分别在昼间和夜间进行测量。
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10Min的连续等效A声级,将网格中心测点测得10min等效升级算术平均运算,平均值代表某区噪声水平,将测量到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5分贝一档分级,用不同的颜色或阴影线表示每一档等效A声级,绘制在覆盖某一区域或城市的网格上。
⑵定点测量法在标准规定的城市建成区中,优化选取一个或多个能代表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测量每小时的等效连续A声级及昼间的Ld和夜间的Ln,将每一小时测得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时间排列,得到24小时的声级变
化图形。
城市交通环境:布点: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20cm 处,这样的点可代表两个路口之间的该段道路的交通噪声;测量:无雨无雪天气白天进行,
每隔5s记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记录200个数据,测车流量;数据处理: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噪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来表示。
18精密度是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19去离子水适用范围去离子水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一定形式组合进行水处理而得到的。
去离子水含金属杂质极少,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剂,因它含有微量树脂浸出物和树脂崩解颗粒体所以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剂。
20试剂的规格分级分为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
一级:即优级纯标签为绿色,用于精密分析试验,在环境分析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二级:即分析纯,标签为红色,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普通试剂,一般分析试验,如无注明环境监测所用试剂均应为二级或以上;三级:即化学纯,标签为蓝色,用于一般化学试验,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剂和清洁剂等。
21超净实验室:痕量和超痕量分析及某些高灵敏度的仪器,应在超净实验室中进行或使用。
超净实验室中空气清洁度常采用100号。
没有超净实验室条件的可采用相应措施如,样品的预处理、蒸干、消化等操作最好在专门的毒气柜内进行,并与一般实验室、仪器室分开。
几种分析同时进行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22检气管法适用于一氧化碳的测定
23土壤布点方法①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灌或污染河水灌溉田块,自进水口划对角线,均分3~5段,在区段中心取样)②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田块。
中心点在对角线交点,一般设5~10个点)③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田块,10点
以上。
受固体废物污染土壤20点以上)④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布点数量较多)⑤放射状布点法,网格布点法
24我国环境标准分类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25选择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原则①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②方法成熟,准确度高;③操作简便,易于普及;④抗干扰能力(选择性)好。
26土样的采样深度应如何确定:视监测目的而定: 1)一般污染状况:一般农作物0—15cm或0—20cm表层(或耕层)土壤。
2)对植物或农作物的影响:耕层地表以下15-30cm处;根深的作物,50cm处。
3)污染物垂直分布:沿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27溶液吸收法中吸收液的选择原则
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②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所需时间的要求。
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够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28植物样品采集时,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的涵义
①代表性:采集代表一定范围污染情况的植株为样品。
②典型性:所采集的植株部位要能充分反映通过监测所要了解的情况。
③适时性: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药、施肥前后,适时采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