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
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括和对比,讨论交流,体验由加法到乘法的过程,并感
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
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乐趣,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并会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奖励的本子12本、学生的挑战题、课件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学
1、这是什么地方?在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游乐园里各种项目有多少人?你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出示课件,数一数,算一算,坐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各有几人?
3、指名列出加法算式。

(3+3+3+3=12 2+2+2+2+2+2=12 4+4+4+4=20)
【设计意图:通过对式子的观察,发现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为后面乘法的教学铺垫。


4、这3位小朋友真棒!我要奖励本子给他们。

你2本,你4本,他6本,老师
一共奖励了几本?怎样列式?(2+4+6=12)
5、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
5、如果要重新奖励,该怎么奖?(每人4本),怎样列出加法算式?(4+4+4=12)
6、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得数相同),观察一下4+4+4=12的加法算
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2题的加数都是4)你观察得真仔细!
7、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叫相同的加数。

4+4+4=12,先看一看,
相同的加数是几?(4),再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相同的加数?(3个)。

方法是:一看二数。

那么算式4+4+4=12表示什么意思?(3个4相加的和是12.)8、第4组的6个小朋友很认真,如果老师也要奖励他们每人4本本子,那怎样列式?
(4+4+4+4+4+4),几个4相加?(6个4相加)
9、全班30个小朋友都很认真,如果每人奖励4本,怎样列出加法算式?
4+4+4+4+4+4+4+4+4+4+4+4+4+4+4……+4
30个4相加
10、多长啊!要说好一会儿,老师的课件上都写不下,那就用一个省略号来代替。

11、这个式子在写起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麻烦,费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奖励的事件中,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引导学生列式,加深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算式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算式重要性。


环节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从最感兴趣熟悉的事件入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乘法
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符号,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像这样求30个4相加的和,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特别是相同加数
比较多的情况,很麻烦。

想不想学另一种的方法呢?
2、这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乘
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1)想不想跟一种新的计算符号交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出示:×)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像加号、像个叉。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数学课堂更加活泼。


2)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是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

这个乘号呀,数学家们发现了乘法和加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加号转了一个方向,就有了这个乘号。

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3)求30个4相加的和,就写成30×4,读作:30乘4,或者写成4×30,读作:4乘30.
4)请小朋友看一看,求30个4相加的和,是加法简单,还是乘法简单?(乘法)
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5)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还会发现乘法的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学中没有在乘法教学后直接说出,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与乘法算式简便,让学生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真正感受到乘法的优点,同时形成对乘法意义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5)读一读。

如:4×5=20读作:4乘5等于20.
环节三:理解巩固新知(出示书上的主题图的课件。


1、你们瞧,小朋友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要用多少根小棒?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回顾刚才我们列出游乐园的加法算式,你能快速的列出乘法算式吗?
环节四:课间操,拍拍手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再次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拍拍手,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为学生更好的上好后半堂课做铺垫】
1、课间操的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拍拍手,活动活动吧!
2、老师告诉你,这拍手啊,可不是乱拍,里面还有不少学问呢!看仔细的小朋
友肯定最先学会!
环节五:再次探索,学习知识
1、看小明三次一共买了几个苹果?列出加法算式:5+5+5=15,5是(加数),
15是(和),乘法算式:5×3=15,3×5=15,乘号前面的数叫(因数),乘号后面的数也叫(因数),得数的15就叫(积)。

这就是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记住它们的名称了吗?那我就来考考你。

如:因数是7和3,积是21.乘
法算式怎么列?
环节六:迁移类推,巩固运用
【设计意图:这个阶段既是对前面内容的练习,也是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乘法算式的不同意义。


1、我会做。

(看图列出加法、乘法算式)(你掌握得很好!)
2、请你判断。

(恭喜你们都答对了!)
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十分正确,请继续努力!)
环节七: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课件呈现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算式。


同学们都很聪明,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题目?
1、把卡片送回家。

(都正确吗?那就赶快来点掌声吧!)
2、4只蚱蜢有几条腿?(全对了,好棒哦!)
3、100个△,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对极了,真聪明!)
4、考考你。

18×2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他说得完全正确,请用手势表示对他的赞赏。

竖起大拇指)
小结:像花、小汽车、鹦鹉、蚱蜢、三角形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学到不少的数学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去理解乘法的真正含义,促使学生思维视角发生变化,促进了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

这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做”出乘法。


环节八: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1、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说得好极了,我们再来把有关知识疏理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畅谈本课的收获,并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


2012、9、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