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1试卷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1试卷

1.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时间转一圈,在2t时间间隔内,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B)(C)(D)
2.一飞轮半径为2米,其角量运动方程为,则距轴心1米处的点在2秒末的速率和切向加速度为()
(A)(B)(C)(D)
3.一人以速率=5m/s骑自行车向北行驶,人测得风以相同的速率从西偏北方向吹来,则风的实际风速是( )
(A)方向西偏南 (B)方向东偏北
(C)方向西偏南 (D)方向东偏北
4.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xoy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则质点
在到时间内所受合力的冲
量为()
(A)(B)(C)(D)
5.木棒可绕固定的水平光滑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木棒静止在竖直位置,一子弹垂直于棒射入棒内,使棒与子弹共同上摆。

在子弹
射入木棒的过程中,棒与子弹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动量、角动
量分别()
(A)不守恒、不守恒、守恒(B)不守恒、守恒、守恒(C)守恒、守恒、守恒 (D)无法确定
6.对驻波有下面几种说法:(1)相邻波节间的质点振动相位相同;
(2)相邻波腹间的质点振动位相相同;(3)任一波节两侧的质点振
动相位相反;(4)相邻波腹和相邻波节间的距离都是。

在上述方法
中: ( )
(A)(1)(2)(3)(4)都对(B)(1)(3)(4)对(C)(2)
(3)对(D)(1) (4)对
7.两种气体自由度数目不同,温度相同,摩尔数相同,下面哪
种叙述正确: ( )
(A)平均平动动能、平均动能、内能都相同;(B)平均平动动能、平均动能、内能都不同;
(C)平均平动动能相同,平均动能、内能都不同;(D)平均平动动能、平均动能不同,内能相同。

8.一瓶氖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且它
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
(A)温度相同,压强相同;(B)温度、压强都不同;
(C)温度相同,但>(D)温度相同,但>
9.关于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有下面几种说法:(1)在同一惯性系
中同时同地发生的事件,在其它任意惯性系也是同时同地发生
的,(2)在某个惯性系中同时但不同地发生的事情,在其它惯性
系一定是不同时的;(3)时空是绝对的;在上述说法中: ( ) (A)(1)(2)对 (B)只有(1)对 (C)只有(2)对(D)只有(3)对
10.理想气体体积为 V ,压强为 p ,温度为 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
子数为( )
(A) (B) (C) (D)
二、
1.一质点沿ox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则该质点是
(1)。

(①变速直线运动,②匀速直线运动)
2.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与地的仰角θ=600的初速度从地面抛出,若
忽略空气阻力,则质点落地时相对于抛出点的动量增量大小
为 (2) ,方向为(3)。

3.对于任意保守力,则(4)。

4.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5)。

5.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0C上升到270C,设升温过程中,室
内的气压保持不变,则升温后室内分子数减少(6)。

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是等价的,表明在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开尔文
表述指出了 (7) 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克劳修斯表述指出
了 (8) 过程是不可逆的。

7.孤立系统中所发生的一切不可逆过程,其熵总是(9)。

图1
8.图1所示是N2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则T110) T2(填大于或小于)。

1.质点沿x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的单位为,的单位是。

质点在处,速度为,求质点在任意坐标处的速度值。

2.质量为的大木块具有半径为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如图2所示。

质量为的小立方体从曲面的顶端滑下,大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二者都做无摩擦的运动,而且都从静止开始,求小木块脱离大木
块时的速度。

3.如图3所示,一匀质细杆质量为m,长为,可绕过一端O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杆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摆下。

求:
(1)初始时刻的角加速度;
(2)杆转过θ 时的角速度。

4.如图4所示是某谐振动的x-t曲线 ,(1)A,ω,T;(2)其简谐振动方程。

5.一列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前进,t=0s和t=0.5s时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周期T>0.5s,求(1)U,λ,T;(2)波动方程;(3) 点的振动方程。

6.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如图6所示循环。

求:(1)
ab,bc,ca各是什么过程;(2)该循环是否是正循环;(3)气体在各过
程的功和热量;(4)该循环的效率。

M m 图2
图4 1 O 4 x ( cm ) t ( s ) O θ图3 p 1 2 3 4
y/m x/m 0
0.1
-0.1 t=0s t=0.5s 图5 5
o
T
V
V0
2V0 T0
2T0 a
b
c
图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