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常规干化学过筛实验试纸条法具体版

尿常规干化学过筛实验试纸条法具体版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石和肾盂肾炎等。
(七)亚硝酸盐试验
[原理]
正常人尿液中存在硝酸盐,当有尿路感染时,可将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胂酸作用形成重氮化合物,与3-羟基-1,2,3,4-氨基喹啉产生桃红色重氮反应。
[特异性]
正常比重尿液,可检出敏感度为12~22μmol/L。尿液在膀胱中滞留时间少于4~6h,不足以让细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故建议以晨尿为好;如食物中完全不含硝酸盐,则即使有细菌亦不起作用;又如肠球菌虽为致病菌,但无转化特性,故虽有细菌感染亦为阴性,抗生素治疗或维生素C大于25mg/dl亦可出现假阴性。某些药物如盐酸苯偶氮吡啶可使尿呈红色至假阳性。
尿糖阳性分为暂时性和病理性。暂时性见于应激反应;病理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甲亢、肥胖症等)。
(四)酮体试验
[原理]
试垫含亚硝基铁氰化钠、甘氨酸及碱性缓冲剂,当与丙酮或乙酰乙酸作用时,形成复合紫色,阳性呈淡棕色至紫色。
[特异性]
检出敏感度为0.5~1.0mmol/L乙酰乙酸,对丙酮敏感度较差,对β-羟丁酸无化学反应。酸性高比重尿可呈微弱假阳性,尿液如有酚红或二羟基苯丙胺酸代谢产物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细菌繁殖可导致假阴性结果。
(二)蛋白试验
[原理]
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试条浸有四溴酚蓝或四氯酚四溴磺酞及酸性缓冲液。当蛋白浓度由低至高时,显色由黄绿色经绿变至蓝;蛋白阴性时,试垫呈原有黄色。
[特异性]
试垫只对白蛋白有相应的反应,检出白蛋白150~300mg/L(±),300mg/L(+),1000mg/L(2+),3000mg/L(3+)。对于球蛋白、本周氏蛋白及其他尿蛋白不发生或仅轻度反应,故反应阴性并非一定不含蛋白。
强碱性尿(pH值>9),尿容器有季胺盐、氯已定等污染,操作时试条浸尿时间过长或某种药物治疗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分为功能性、体位性及病理性蛋白尿,后者见于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许多药物可使尿蛋白阳性(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
尿蛋白定量,见尿蛋白质的测定。
[特异性]
可检出敏感度为3μmol/L,正常尿含尿胆原为3~16/μmol/L。甲醛防腐剂、亚硝酸盐>0.05g/L,尿液不新鲜可呈假阴性。
欧立氏反应受重氮药物代谢产物的影响,但此种反应迅速,而尿胆原反应则缓慢,逐渐加深显色,可以鉴别。
[临床意义]
阴性见于完全梗阻性黄疸;阳性见于溶血性疾患(如溶血性贫血、血管内溶血)、肝实质性病变(早期肝炎、肝硬化)、组织内心血(肺梗死、重度烧灼伤等)、胆管部分阻塞合并感染。
[临床意义]
正常尿中不含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丙醇或乙醇中毒、妊娠呕吐、饥饿、脱水、营养不良等,剧烈运动也可呈阳性反应。
(五)胆红素试验
[原理]
采用胆红素重氮反应原理,用重氮化2,4-二氯苯胺及强酸性缓冲剂,呈色自浅黄色至棕黄色。
[特异性]
检出敏感度为7~14μmol/L。可因尿中含有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而降低灵敏度,或因尿液不新鲜或暴露于阳光而呈假阴性。氯丙嗪可导致假阳性,吡啶类化合物可呈红色而掩盖反应显色。
[临床意义]
正常人尿液中含有来自食物或蛋白质正常代谢产物的硝酸盐,当尿中有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增殖时,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从而可用检测亚硝酸盐的试带提示泌尿系统的细菌感染。
(八)尿胆原
[原理]
常用欧立氏醛法和偶氮结合法。前者利用对二乙氨基苯甲醛与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红色化合物;后者利用尿胆原与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甲氟化硼重氮盐反应而呈红色。
尿液化学检验采用试条法已逐步发展为现在的多联试条,根据现有水平仍然是一种筛选检查,操作应有质控,凡是异常的检出项目均应进行手工的确认试验,以免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尿液中各种检测项目的试条反应原理因各厂家的试剂组成、敏感性、判定时间、色泽改变等的不同而略有差异。现将主要的几种检测项目上的反应基本原理和特异性分述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三)葡萄糖试验
[原理]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偶联原理,对葡萄糖有特异性。尿葡萄糖阳性时显色由黄、橘黄至棕色。
[特异性]
检出敏感度为葡萄糖4~7mmol/L。引起假阴性的因素有大量维生素C、高比重碱性尿;引起假阳性的因素有漂白粉、次亚氯酸等强氧化剂。本试条不受乳糖、半乳糖或果糖的影响。
[临床意义]
(十)比重
[原理]
是由一种特殊的高分子电解质与pH值指示剂组成,当尿中离子与试垫作用时,氢离子浓度增加,pH值改变。由指示剂显色表示,故比重是由离子浓度间接表示。
[特异性]
当尿pH值大于6.5时,比重偏低,可加0.005以期准确。中等量的蛋白质能使比重偏高。
[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1.003~1.030。
(一)pH值试验
[原理]
用变化范围较大的pH指示剂制成复合pH试纸,如溴麝香草酚蓝及甲基红,pH值指示范围为4.8~8.5。
[特异性]
本试验一般无干扰,但细菌繁殖尿样可影响pH值。
[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呈酸性,若尿液呈碱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存在。
2.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
(九)白细胞酯酶试验
[原理]
利用白细胞酯酶水解吡咯氨基酸酯产物再与重氮盐作用显色。
[特异性]
检出敏感度为(5~15)×106个白细胞/L。尿糖增加或比重增加可使白细胞反应减弱,头孢菌素或草酸增加亦可使反应减弱。尿内存在蛋白、药物等干扰物质或异常pH时,或者尿中有滴虫,均可呈假阳性。
[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中可有少数白细胞,不被本方法检出。若发现多量白细胞,则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比重增加:见于脱水、糖尿、高热、周围循环衰竭等。
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衰、尿毒症多尿期、营养不良、使用利尿剂等。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炎时也可呈阳性反应。
(六)隐血试验
[原理]
利用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反应,使有机过氧化物和显色原显色,垫块桔黄、绿、深蓝表示隐血由少至多。
[特异性]
检出敏感度游离血红蛋白为150~620μg/L,相当于5~15个红细胞/μl。维生素C含量大于0.567mmol/L或尿液以甲醛防腐者,可出现假阴性。完整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均可呈阳性反应,如有强氧化剂,如次氯酸钙或某种产过氧化物酶的微生物污染可呈假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