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上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5上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伊索寓言》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伊索寓言》执教时间:2010年10月15日执教班级:海安县雅周镇倪庄小学执教老师:周小梅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认识寓言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出示书),封面上的这幅图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生(争先恐后):狐狸和乌鸦。

师:哪位同学能够讲一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讲一只乌鸦嘴里衔了一块肉站在树上,一只狐狸看见了,就想办法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师(追问):狐狸是用什么办法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生:狐狸对乌鸦说,"你唱的歌儿真好听!"乌鸦一听很高兴,张开嘴就唱歌,结果肉就掉到了狐狸的嘴巴里。

师:讲得可真不错,这就是世界文化经典名著《伊索寓言》带给我们的美丽故事,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下书的名字"伊索寓言"。

(板书:伊索寓言)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大家打开语文课本至64页,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伊索寓言》。

(生自由读,师巡回指点,提示学生对一段话中的重点句段进行圈画。

)师:认识《伊索寓言》了吗?生1:《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是个编故事的能手。

师:说得真好,你知道了作者的情况。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吗?生2:伊索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故事的角色都是我们喜爱的小动物。

生3:我们以前学过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来的。

师:大家读得可真仔细,《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都给我们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在故事里,动物是主人公,他们有思想,会说话。

(指着书面上的狐狸)尤其是狐狸,在伊索的寓言故事里,他有时候是可恶的,有时候是可恨的,有时候又是很可爱的。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伊索的寓言世界,看看在今天读的故事里,狐狸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60页,我们一起学习《狐狸和葡萄》(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跟着写一遍,提示写法:笔画多,要紧凑一点。

)【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阅读愿望。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师:先请大家把这一则寓言故事轻读一遍,读通读顺。

(生读,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没有拿笔做些记号)师:同学们,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尤其是在第一次读一篇课文的时候,应该把一些生字词做上记号,可以把拼音写上去。

下面,我们就再把这则故事读一遍。

(生读,都能拿出笔来给生字词注拼音,个别同学还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词语注上了记号。

)师:这一次大家读得不但认真,而且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我们养成这种读书的习惯。

接下来,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再自由读一遍,这一次请思考三个问题: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尝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寓言揭示了什么道理?(教室内书声琅琅,学生们读得很投入)师:谁能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三个问题?生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狐狸。

故事讲的是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想吃,结果没有吃到葡萄,就说葡萄不好吃。

师:说得不错,我觉得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再简练些。

生2:故事讲的是狐狸没有吃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师:你说更简洁了,但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两个关键词。

生3:故事讲的狐狸想尽办法也没有吃到成熟的葡萄就说葡萄不好吃。

师:这位同学加入了两个词语,大家听出来了吗?你觉得可以吗?生4:听出来了,一个是"想尽办法",一个是"成熟"。

我觉得加入这两个词语后,故事的主要内容既明了更准确。

师:说得真好!【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教师并给以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三、检查预习,读通课文师:狐狸想尽办法也没有吃到成熟的葡萄,就说葡萄不好吃。

这则故事只有三个小节六句话,既讲清楚了故事,又揭示了故事的寓意,可以说是语言简洁而人物鲜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故事当中的每一句话。

哪位同学愿意读第一句。

(一生读,声音较低,师提示:声音再高一些。

这生再读,声音高了)师:我听出来了,你把"成熟"两个读得特别好(板书:成熟),你读的时候为什么要突出"成熟这个词语呢?生1:因为葡萄成熟了,狐狸才想着要吃葡萄。

师:是啊,故事只用了一句话,你们能够结合书本上的插图或者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葡萄,说一说葡萄成熟的样子吗?生2:葡萄紫得发亮!师:说出了成熟葡萄的颜色。

生3:葡萄圆溜溜的!师:说出了成熟葡萄的形状。

生4:葡萄一串串的,一个紧挨着一个!师:说出葡萄个数量。

【学生想象成熟葡萄的样子,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语言训练得到发展。

】师:多么诱人的葡萄呀,谁见了都会想……生:摘下一串来吃一吃。

师:是的,狐狸也是这样想的。

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一生读,将"馋得直流口水"读得声情并茂)师:你读得可真好,尤其读出了狐狸馋的样子(板书"馋"),这一个"馋"字说明了狐狸……生:狐狸很想吃葡萄!生:狐狸对葡萄是特别喜爱的!师:好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师:这时候,狐狸会怎么想呢?生:狐狸会想,这葡萄肯定好吃极了!生:狐狸会想,我得想办法吃到葡萄!师:是啊,这么诱人的葡萄,我一定要摘下来饱餐一顿。

于是(学生齐读"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师板书"想尽")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狐狸用了哪些办法?生:他使劲儿向上跳。

师:但是没有够着。

生:他还摔了一个跟头。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吗?生:他顺着葡萄架想往上爬。

师:但是……生:没有爬上去。

(众笑)生:他找来一根棒头,但是没够着。

(众笑)生:他想请别人来帮忙,但是(眨巴着眼睛,想不出词儿来)……师:不好意思。

我多聪明啊,为什么要找人帮忙呢?就是找了别人,我必须分他一份儿,我不就少了吗?(生笑)师:故事用"想尽"一词,说明狐狸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可是在想出各种办法后,狐狸还是没有能够吃到葡萄。

所以,狐狸的努力都是(学生齐读"白费劲")。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师:狐狸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吃到葡萄,这时候,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呢?生:他应该去找人帮忙,但是他又不愿意让别人说他没有能力。

生:他应该回到家里再想办法。

生:他应该很知趣地回去。

师:可是狐狸怎么做的呢?请哪位同学读一读第二小节。

(生读)师(重复读):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板书:只好)转身走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狐狸这时候的心情,他是很……生:狐狸很伤心,花了这么多的力气也没有摘到葡萄。

生:狐狸很难过,别人会笑话他的。

师:是啊,自认为很能干的狐狸,他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没有摘到葡萄的原因,反而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让学生读狐狸的话,同时板书:酸)师:葡萄真的是酸的,不好吃吗?生:不是的。

师:那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将这句话读一读,读出狐狸真实的想法。

(生读后,请了两位学生读,第一位学生读得平平,第二位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师:你(指第二位学生)读得真好。

大家听出来了吗?生:听出来了,狐狸是在自我安慰。

师:自我安慰?生:应该是自我解嘲。

师:自我解嘲。

是啊,自认为很聪明的狐狸,虽然想尽了办法但还是没有吃到葡萄,以后在别人面前怎么抬得起头呢?为了挽回丢掉的面子,他偏偏说葡萄没有成熟,不好吃。

读了狐狸说的话,你们想到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吗?(生面面相觑,没有人举手说)师:我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些同学作业时遇到难题做不出来,总会说"这道题目是老师出错了,不是我不会做!"(生得到启发,立刻有人举手)生:有同学看到别人写的作业经常得到别人的表扬,而自己却没有,他就说"我也会把作业做好,就是不高兴"。

师:说这些话的人,其实正如故事第三小节说的那样,"有些人"(生齐读第三小节)……师: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生:"无能为力",就是说没有能力做事。

师:是啊,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啊,相信我们学过这则寓言以后,我们一定不做"有些人",而要……生:承认自己的能力,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去做。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要实事求是,能做就做,而且要做好。

生:我们既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做的要敢于承认自己不能做。

生: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众笑)师:说得真好,下面请大家把这则寓言故事自由大声地朗读一遍,再一次品味一下子伊索寓言的精练语言和深刻寓意。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揭示故事寓意。

】四.小结提炼,升华主题师:短短的三小节六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狐狸呢?是可恨、可恶还是可(师故意拖长声音,引导学生说出"可笑")……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特点,语言简练而寓意深刻。

师:同学们,两千六百多年过去了,伊索寓言还是这么耐读,不当当在于这些故事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还因为这些故事琅琅上口,便于在民间流传。

课文后面要求我们能够将这些故事讲给别人听,我想,今天你们回到家以后,是不是把这则寓言讲给家里人听呢?我们先尝试着自己讲一讲。

大家先花两分钟时间准备一下,过会儿请一位同学讲一讲。

(生自由准备)师:哪位同学能够讲一讲这则故事!一女生:我来讲。

师:讲给谁听?生:讲给我姐姐听。

师:那我先充当一下你的姐姐(生笑)。

(生点点头)师:妹妹,妹妹,今天学了什么好文章啊?生:姐姐,我今天学了一则寓言故事。

师:什么寓言故事?讲给我听听,好吗?生:好的。

我今天学的是《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师(装作抢话):妹妹,狐狸和葡萄有什么故事啊?生:你真是个急性子(众笑),听我慢慢说。

葡萄架上的葡萄成熟了,紫得发亮,一个个圆溜溜的,一个连着一个,不散发出香味呢……(学生把课堂品读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师:妹妹,你讲得可真好,明天我还要听你讲!生:好的,我明天再给你讲《狼和小孩》的故事(众笑)师:这位同学讲得真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是讲给姐姐听的,她就把这则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就像讲童话故事似的。

我相信同学们回家后讲给别人听时,一定会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讲法。

师: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后面还有两则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也会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去用心品读。

今天,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让学生讲一讲故事,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复述故事中从中获得做人的道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