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六章
也叫主书名页。即环衬之 后、正文之前的一页。 (四)正文 (五)封底
第四节 幼儿图画书的讲述
(一)解读图画,挖掘童趣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狐狸倒霉的
每一瞬间。 (二)把图画转化为语言 1.补充式讲述 2.表演式讲述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 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跳”、“抱”等。 3.把图画动态化 如:动词、拟声词的 运用。
可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 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蓝 呀。”回到小黄家,小黄的爸爸妈妈妈也认 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 的小黄呀。” “绿”很伤心,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 哭呀哭呀,最后全都变成了蓝色和黄色的眼 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蓝,黄眼泪 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黄,两个人高兴了: “这回爸爸妈妈不会认不出来了!”
四、整体的传达性
整体的传达性是指图画故事具有整体感,能 够完整的表达故事的内容。图画之间幅与幅 之间一脉相承,连续相通,有机结合,图画 的整体传达性就显现出来。 图画之间相互连接,一脉相通,给人以整体 感。 图文相互补充 • 从“书”的角度来说,图画故事的整体传递 性还包括封面、环衬、扉页、封底、与故事 的统一。
三、 幼儿图画书的分类
幼儿图画书最早包括文学性图画故事,有包 括非文学性的知识型的图画故事,如幼儿识 物画书、百科知识画册等,根据文字的有无, 可分为无文图画故事和有文图画故事。
(一)、无文图画故事
完全用童话表现内容的故事,无文图画故 事一般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富 于幼儿情趣,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 力的发展。如:《颜色》等以小老鼠为主角 的无字图画书。
第六章 幼儿图画书
第一节 幼儿图画书概说
一、幼儿图画书的概念
图画故事
幼儿图画故事是以幼儿为主 要阅读对象,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 者全部用图画来表现故事的一种特殊的 幼儿文学样式。
是包括文学和美术的综合艺术。
它是以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图画书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文学的含
义,它变单纯的文字表现故事内容为用 图画为主要表现故事内容,变耳朵听故 事为眼睛看故事,是一种适合幼儿直接 阅读的“视觉化幼儿文学”。
三、画面的趣味性 以幼儿为主要读者的图画故事,必须具有
浓郁的趣味性,就是幼儿情趣视觉化的艺 术表现。主要表现在角色造型和情节安排 两方面: 角色造型或写实或夸张,鲜明生动,能引 起幼儿的共鸣。如《大卫不可以》 图画情节表现幼儿独有的言语、行为和心 理。 如《大卫惹麻烦》
他希望太阳再从天上出现,希望左脚的一 个疙瘩消失,这些愿望都实现了。他开始往 家走去,他要用这粒石头让爸爸妈妈惊喜一 下。半道上,他碰到了一头饥饿的狮子,他 本来可以许愿让狮子消失,或是变成蝴蝶、 菊花和蚊子,可他吓坏了,“我希望变成石 头。”话一说完,他就变成了一块岩石。 变成了岩石的驴小弟躺在草莓山上,身边 就是那粒魔法石,可他无法把它拿起来。他 绝望了,最后驴小弟睡着了。
爸爸妈妈快要急疯了,可一天天过 去,他们一直没有找到驴小弟。 五月里有一天,驴爸爸一定要驴妈 妈跟他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 尽管我们的宝贝儿子没有了,我们还是 要像从前一样好好地生活。”驴妈妈正 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妈妈温暖的体温唤 醒了冬眠的驴小弟,他真想喊:“爸爸、 妈妈,我在这里!”可是他发不出声音。
瑞士插画大师莫尼克《小老鼠无字书》系列
(二)、有文图画故事 图画和文字相互配合而又具有一定 的独立性,是图画书中常见的一种 形式。其中包括:一种以图为主, 只有少量的文字,文字带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一种是图文并茂,文字较 丰富,是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彼得 兔的故事》
四、幼儿故事的功能(自读)
后来,爸爸发现了那粒红石头,就捡起来放 到了岩石上。当他们坐下来开始吃东西时, 驴妈妈突然激动地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 觉,觉得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附 近。”“我在!我在!”驴小弟想大声地喊 出来,但喊不出来。“我多么希望他能和我 们在一起。你呢?”驴妈妈问驴爸爸。驴爸 爸瞧了她一眼:“这还要你问。” “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驴小弟想。结 果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真的变了回来。
第五节 幼儿图画故事的创作和改编
一、文字要求 文字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有文图画故事的中的文字, 一是无文图画故事中的构思。二者要求要符合幼儿的 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符合幼儿文学语言的要求。 图画故事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图画故事书沟通、 对话、交流的过程,是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 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 。” ([日]松居直著
尼克骑得太猛,
“乒” ,冲得小河溅
水波。 文字富于动感,场景变化清晰,为图画 创作者提供依据。 (二)要有节奏感 欣赏课后《阿宝的耳朵》 (三)精炼、准确、生动、有色彩
二、绘画要求 (一)符合幼儿欣赏图画的特点 1.形象: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喜欢用夸张的 手法。 2.画面:需把主要内容放在中间,画面的背 景要简单 3.色彩:压迫考虑到幼儿年龄,多用他们喜 欢的鲜艳色彩,精细把握画面上的各种事物。 (二)掌握图画的绘制要求 1.富于儿童情趣 2.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 3.有动感
这是一只蓝色贪吃的小小鹅。
他每天从早吃到晚上。
早上,他吃米饭碗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说好
吃。
波波来看山羊,顺便把尖嘴戳进他的食槽里。
她说:“好吃。”
他来看老鼠,舔舔他的盘子说:“好吃”。
每个下午,波波都要到池塘里游泳。她去啃
一口芦苇枝。她说:“好吃。”
波波是一只蓝色的,好奇的小鹅。
也很贪吃。
一天下午,波波看见池塘上飘着好多泡泡。
她张嘴吞下一个发亮的蓝泡泡。
好吃,”波波说。
然后,她打了一个嗝。
她一边前进一边打嗝。
她一边后退一边打嗝。
她在水里打嗝。
她在草里打嗝。
“喝水!”乌龟说。波波狂喝了好多水。她又
打了一个嗝,打出来一个不丁点大的小泡泡。 “好吃,”她说。
德国 日本 日本
列奥尼 《小蓝和小黄》
卡尔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中川李枝子 《古利和古拉》 宫西达也《霸王龙》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20世纪初
中国
郑振铎 中国图画书的倡导者和
开拓者
20世纪40年代 张乐平 三毛流浪记
为推进儿童图画书的发展,世界各国设立了图画书 的奖项
美国
一、图画书的特征
(一)图文关系 (二)图画的特征: 1.图画的叙述性;
2.图画的动作性;
3.图画的视觉效果
(三)文字的特征:
1.连接性;2.简洁性;3.拓展性
二、幼儿图画书的特征
(一)形式的多样 (二)童趣盎然
第三节 幼儿图画书的鉴赏
(一)封面了一辈子的漫画,所以他 的画非常简洁,看似简简单单的线条、简简 单单的着色,其实,已经达到了一种难以模 仿的境界。难怪有人说他的画深受毕加索的 影响,因为毕加索曾经说过:“人花一段时 间学做艺术家,却要花一辈子把所学的抛弃, 学做小孩。”
《驴小弟变石头》的故事的特色在于充满了曲折和 波澜,堆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把故事引向高潮,然 后等待一种叫作“爱”的力量来解决。爱是巨大的 潜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驴小弟变石头》获得1970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 该奖项代表着美国儿童图画书领域的最高荣誉。该 作采用的这种非写实的绘画风格代表着现代美国儿 童图画书艺术的潮流。
绘本在线阅读网站:儿童绘本在线 豆丁网
如:二次大战期间,列欧·列奥尼《小
蓝和小黄》,打破以往追求“形似”的 绘画方式,是抽象的绘画方式取得成功。
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游 戏,一起上课。 一天,小蓝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溜出 去找小黄。从家里找到外面,找了许久, 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黄。小蓝和小 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 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去了 公园,钻隧道,爬山,后来累了,就回 家了。
图画在幼童文学书籍中当然并不是装点
门面,也不仅是说明内容,而是作为主 体来表达思想的。它比文字更形象的诉 诸幼童的感官。
卡通孙悟空形象
二、幼儿图画书的发展概况
17世纪
19世纪
捷克
英国
夸美纽斯 《世界图绘》 最早绘本
凯迪克 现代图画书之父
格林纳威
杰出图画故事作家
波特 《兔子彼得》
20世纪 美国
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的家,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 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直 到这时,爸爸妈妈才总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 是,他们一起去小黄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两家的父 母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变成了“绿”。而小黄和 小蓝,则在外面和好朋友一直玩到吃晚饭。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 ●1959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最佳图画书奖
大村百合子194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上智大 学外国语学部法语科。她是中川李枝子的亲妹妹, 当她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就为姐姐的《不不园》 画了插图。后来与姐姐合作的《古利和古拉》一举 走红。
英国 中国
凯迪克图画书奖
格林纳威图画书奖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值得一看的图画故事书
•角野荣子、佐佐木洋子(日本) 《淘气宝宝》系列 •宫西达也(日本)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今天 运气怎么这么好》 •庆子· 凯萨兹(美国) 《狼大叔的红焖鸡》 •大卫· 香农(美国) 《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 等“大卫”系列 •爱德华· 恩贝尔利(美国) 《走开,绿色大怪物》 •凯文· 亨克斯(美国) 《阿文的小毯子》 •维尔纳· 霍尔兹瓦特、沃尔夫· 艾布鲁赫(德国) 《是 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乔伊斯· 邓巴(英国)、几米(台湾)《吃掉黑暗的怪兽》 •莫温伊· 海蒂斯、爱徳里安娜· 肯纳韦(英国) 《聪明 的变色龙》 •李欧· 李奥尼(美国)《小黑鱼》、《一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