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飞行运营管理概述习题

第1章 飞行运营管理概述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飞行运营:是以盈利为目的,从旅客或货邮进入航空器开始,至到达目的地机场后旅客或货邮离开航空器为止的运输经营活动。

管理:是人类在一定环境下为了实现某一确定目标,对管理对象不断地进行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过程的综合。

飞行管理:对飞行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要素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有机组织,实现人或物的空间位移的整个过程。

飞行运营管理: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通过制定科学的计划,进行合理的组织,成立相应的机构,对所属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领导,以便对飞行运营全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协调的一种管理活动。

FOCS:即飞行运营控制系统,由AOC负责执行和控制的,囊括了航空公司运营所涉及到的各部门的职能,同时还应与公司进行机务、商务管理的系统建立接口,以及与机场和空管局等相关单位的生产系统建立接口的一个负责航空公司运营、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二、简答题
简述飞行的分类。

(1)按照飞行任务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航空运输飞行(又称商业航空飞行)和通用航空飞行。

前者是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客货运输的航空飞行活动,后者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航空飞行活动,包括工业航空飞行,农业航空飞行,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飞行,航空体育或训练飞行,检查试验飞行,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等。

(2)按照飞行区域划分,可以分为:机场区域内飞行,航线飞行,作业地区飞行。

(3)按照昼夜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昼间飞行(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夜间飞行(从日落到日出之间)。

(4)按照驾驶和领航条件划分,可以分为: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

(5)按照气象条件划分,可以分为:简单气象飞行和复杂气象飞行。

(6)按照飞行高度划分,可以分为:超低空飞行(距离地面或者水面100米以下),低空飞行(距离地面或者水面100米(含)至1000米),中空飞行(1000米(含)至6000米),高空飞行(6000米(含)至12000米),平流层飞行(12000米以上)。

(7)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划分,可以分为:平原地区飞行,丘陵地区飞行,高原、山区飞行,海上飞行和沙漠地区飞行。

运行与运营有何区别?
“运行”和“运营”这两个词语是不同的,“运营”是运输经营的意思,“运行”是指交通工具处于行驶的作业状态中。

“运行”的车辆不一定“运营”,如新车开出来试车。

同样,“运营”车辆也不一定“运行”,如长途客车在中途停车让旅客方便、休息等。

飞行运营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飞行运营具有运输活动的特征。

如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运输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运输生产与运输消费同时进行,运输不能储存和积累;运输产品具有同一性,运输产品不因运输工具和运输技术的变化而变化,产品具有唯一性,可替代性。

第二,飞行运营不同于一般的生产。

飞行运营是借助于活劳动(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物化劳动(飞机、飞行设备与燃油的消耗)的结合实现的,所创造的产品一般表现为旅客和货邮的空间“服务”和“位移”,它并不改变旅客或货邮的原有属性或形态,对生产起到的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故称为“运营”,而不是“生产”,按照部门划分,它属于交通运输范畴,是民用航空的一部分。

第三,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飞行运营还具有运输速度快、不受地形条件限制、安全性高、灵活性强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简述飞行运营的主要优点?
①运输速度快,使用年限较长
②高速直达性,不受地形条件限制
③乘坐舒适,安全性能高
④节约运输包装、保险、利息等费用,适合某些特殊商品的运输
⑤适用于某些特殊商品的运输
⑥基本建设周期短,占地少,投资省,见效快。

飞行运营的局限性是什么?
①运载成本和运价偏高,运输能耗高,不适合低价货物和短途运输。

②受重量和舱容限制,载量有限,运输能力小,尤其是对大件货物或大批量货物。

③易受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

④运输条件要求高。

如机场和飞机设施成本高,维护费用高;运输技术要求高,人员培训成本高等。

⑤运输可达性差,始发地和目的地不能离机场太远。

⑥我国航空管制较为严格,只有30%左右的空域对民航航班开放。

说说飞行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起飞前检查,启动发动机,滑行前准备,滑行,起飞前准备,起飞,巡航,下降,着陆前,复飞(中断着陆),着陆后,飞行后程序等。

说说FOCS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AOC对各种资源控制的时间跨度逐渐延长。

从航班的运营控制,到对运行结果的分析研究,跨度从以小时计算向以天数计算发展。

二是FOCS的职能范围逐渐扩大,在原有FOCS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航班中短期计划的安排、机队发展规划、机组飞机排班、人力资源研究、特别是航班经济性分析和市场预测等工作。

三是随着现有控制手段的逐渐成熟,FOCS将工作重点从保证航班计划的高效运行向对航班计划的全面控制发展。

四是各航空公司的FOCS标准将逐渐趋于一致,并向大一统的网络状的民航业FOCS方向发展。

说简述国内FOCS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大体经历了手工阶段、飞行运营信息系统(Flight Ope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FOIS)阶段、飞行运营管理信息系统(Flight Oper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FOMIS)阶段和飞行运营控制系统(FOCS)阶段共四个阶段。

当前国内FOCS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鉴于国内空域的不开放,空管政策的不同,空军对空域的管理,政府的机制等都对FOCS系统的顺利实施构成各种阻碍,具体体现在:一是运营控制的IT系统一般是直接引进国外先进航空公司的,而由于国内外航空公司具有不同的组织架构、管控模式与工作流程,造成引进系统后工作流程和管控模式的脱节。

二是航空公司内外部缺乏协调,传统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如,各部门系统统计方法不一致,衡量标准不配套,造成公司实时分析所必需的数据难以准确获得;许多决策制度和运营管理以人工控制为主,而每个部门对工作重点、费用和运营目标理解不同,造成决策程序的复杂化;缺乏有效的通信网络和信息来源,导致系统反应迟缓、混乱或对工作产生误解,使部门之间的协调变得复杂。

三是外部环境的限制,使得很多数据无法使用或者很多流程系统无法支持。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给FOCS 的顺利实施带来重重阻力。

FOCS有何特点
有安全性,可扩展性,高效性,数据完整性,容错性
简述FOCS各部门及其作用。

机务部门:实时跟踪飞机状况,制订停场维修计划,保障公司航班运行的正常性和安全性;
机组部门:安排机组执行航班计划,实时跟踪机组执行航班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调整;
配载部门:实现对航班的载重平衡;
地面服务部门:实时了解航班动态及地面保障进展情况,从而保证地面服务工作的有序性、正常性,减少由于地面工作而引起的航班延误。

FOCS功能一般主要包括哪些?
航班管理、飞行签派、飞机数据管理、航行情报处理、报文处理、订座/离港信息采集、气象信息处理、运营分析、通用查询、INTERNET查询、系统管理、飞行计划、配载平衡、飞行跟踪系统和应急备份系统等。

试列举几项与飞行运营管理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如国务院和民航局公布的《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FS),《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CCAR-93TM-R2),《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CCAR-97FS-R1),《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FS),《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小型航空器公共航空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中国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R1),《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等法规和规章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