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足球“培养球感球性”》教学设计

《足球“培养球感球性”》教学设计

《足球“培养球感球性”》课题解析
(水平三)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课标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足球为载体,以培养球感球性为教学内容,课堂以“疑”为认知推进、“动”为活动主线、“悦”为情感体验来展开,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体育课堂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但照样有思维过程,因此,以“疑”为认知推进、“动”为活动主线、“悦”为情感体验而展开教学,以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将问题植入尝试、体验、导练、拓展等各环节中,并以导促学、以学促动、以动促练,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主的课堂形态,以培养体育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课堂的趣味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培养球感球性的方法,并能向同伴说出培养球感球性要领与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辨正确的触球部位以及触球的哪个位置,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以及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灵敏和协调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足球是小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主要是以发展学生对学习足球的兴趣为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基础技能,对运球、传球、拉球、颠球、射门、带球突破等,一些基本技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能知道这些动作的术语。

由于在小学阶段是强化学生对足球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球、传球、拉球动作,来发展学生的节奏、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对足球的兴趣。

培养球感球性对学生掌握其他技术动作有着实践作用,是掌握足球基本技术中最重要的途径;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是团体运动,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通过对脚内侧传球的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四、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小学五年级,足球运动是本校学生鲜有接触的体育运动,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学生的足球基础相对比较差, 但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内容,团队意识比较强烈,也有一定互助合作的观念,本校的足球水平处于待发展阶段,但是高段的学生很喜欢谈论足球,期待足球比赛。

所以基于现阶段水平和学生对足球的喜爱,应该采用在平时课堂教学重,就应当融入足球教学内容,把学生足球的基础动作抓好,同时要以‘快乐足球’为主的足球课堂,使学生又可以学到足球也可以玩到足的活动来有效推进课堂。

五、重、难点
教材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材难点:控制好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足球运动。

教学难点:学生缺乏主动性,能够积极调动学生情绪。

六、设计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练习,达到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教学目的,本课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采用设疑、导引、启发、模仿、尝试、体验、游戏和比赛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引导,通过教师示范引出课题,学生模仿体验发现问题,引练学生以问题方式层层递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运动参与、技能学练、合作创新所带来的运动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体素质在各种身体活动中得到发展,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七、教学过程
本课以足球载体,运用激趣导入-快乐热身-设疑解惑-尝试练习-导引促学-学练技能-诱导纠偏-拓展提升-放松小结等几个环节将培养球感球性课堂有序展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的进行身体活动练习,在尝试体验中、在师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去获得脚内侧传球的要领,去体验掌握了动作要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自评和互评,合作学习、比赛等学法,使枯燥的基础练习变得有趣、培养球感熟悉球性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八、预计练习效果
1、运动密度为45%,运动负荷为中
2、平均心率100——120次/分
《足球-培养球感球性》单元教学计划
《足球----培养球感球性》(水平一)课时计划
第 1 课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