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

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


荚系是经济活动的基石,然而网络组织中的关系与市场及层级组织中的关系不同.层级组织中 的关系是任务导向,市场组织中的关系足利润导向,网络组织中的关系则是互动导向,而且是针对
网络组织整体构架,即在网络组织之内不同结点间的互动合作与协同进化。网络组织的价值在于 网络整体的连通性,它不是谋求以较低的成本反复应用自身的生产要素,而是旨在凭借相关企业的
效应的考虑。将互动的结果——协同效应纳入到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范畴,既有研究的必要,也是
自然的逻辑延伸。可以认为,协同效应绝不是分析的边缘,相反恰恰是逻辑过程的落脚点。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JM模型扩展到包含协同在内的三维结构的治理逻辑模型,如图l所示。
关系隹引 互动《j r—————1

.r————1
[收稿日期]2003—10一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H(批准号:70272626)。 [作者简介】 孙国强,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14
万方数据
织关系=fl|行为主体的互动。虽然他们研究的切入点是网络结构,但也同样涉及到网络组织治理的 逻辑过程,可麒认为足JM模型的补充。
胁更可能有效(Granovetler,1985)。 复杂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广泛而紧密的联结成为网络(扬士尧,1986;H01land,1992),这与
我们将网络组织看做复杂系统并无本质区别。杨士尧认为“正确而深入地认识网络中的各种关系 是实现网络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前提”,杨士尧意义上的关系包括四种基本类型:互赖关系、竞争 关系、吞食关系和破坏关系。而且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包括几种类型的复 合关系。例如,通用公司副总裁唐朗克对他们与日本工业公司Ncs有组织的企业联系时说:Ncs 是供应商,向通用供应商品;Ncs是顾客,通用向Ncs供应商品;Ncs是合作伙伴,通用与Ncs建立 战略联盟或合资企业;Ncs是竞争对手,通用与Ncs在生产上展开竞争。此外,四种类型的关系有 时足相百转化的,只有从整体出发把网络内部的各种关系综合起来分析才能全面地认识网络。互 赖关系在网络化合作中居主导地位,而互赖关系又分竞争性互赖与共生性互赖。竞争性互赖产生 干功能相近的企业之问,可以弱化竞争以推动跨组织学习(PfeⅡer&salanc|k,1978;Powen et al, 1996),共生性互赖产生于异质企业之间,可以推动互补性资源的利用(Hawley,1950)。正是这种瓦 赖关系使合作各方的经济行为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即互赖关系强化r自我约束能力。网络 组织治理的挑战大多来自于合作结点间的“联结”领域,Galaskiewicz(1996)指出网络分析的魅力在 于它集中于关系系统,而不是单个行为者,行为主体之间的互赖关系是资源流动的潜在渠道,网络 分析不仅研究行为者及其行为,而且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对网络组织中的伙伴关系进 行治理,使网络组织中每一成员都尽其所能、同舟共济,就成为网络组织治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Johanson和Mallsson对关系与互动的研究具有先导性,他们的贡献在于首次将网络组织的治理 实践引入到逻辑过程的新视角,其缺陷是这些研究仍相对肤浅,不仅对关系与瓦动的描述深度有
限,而且仅停留在上述两个逻辑环节上。我们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JM模型从二维结构 扩展到包括互功结果——协同(治理绩效)在内的三维结构。
[关键词] 网络组织; 治理逻辑; 治理机制;JM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3)1l一【】014一07
一、引言
大鼍关于网络组织的研究文献都论断了网络组织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但是,网络组织与协同 效应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网络组织并非天然具备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仅仅形成网络 就自然地产生显著的绩效是没有道理的(Duhmme,2002),多重联结的网络组织并非一个简单的委 托代理关系(o’connell,1999)。网络组织的形成是取得协同效应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分 担研发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增强棱心能力等协同效应的获得只是合作各方的心理预期,要使这一 预期转变为现实,有效发挥网络组织配置资源的独特功效,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网络组织的治 理。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的探索非常有限。本文在扩展JM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 以关系、互动与协同为主要内容的三维治理逻辑模型,并对网络组织治理的核心内容——治理机制 与治理逻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使网络组织的治理实践落脚到治理逻辑的平台之上。
群体问通过第三方进行间接的连接,并形成以系统为特征的关联结构。因此,结构嵌入是众多参与
者相互作用的函数(Nohia&Eccles,1992)。可见,结点之间的联结关系是彼此进行互动合作的基 础,而长期的互动合作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网络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
力。然而,网络组织治理活动的逻辑过程并非终止于互动这一环节。互动的结果产一E协同,对协同 效应(高于独立运作绩效的共同治理绩效)的追求才是合作各方进行跨边界的网络化合作的初衷。 企业的经营战略从追求自身规模经济的单打独斗转移到突出核心能力的互补合作,正是出于协同
二、JM模型的扩展
Mj Lchell(1969)指出,对网络化过程的理解需要从网络形态和互动关系两个角度人手。Johar-son 和M叭sson(1987)发展了Mitchell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个关系与互动的模型(JM模型),将网 络结点间的联结关系与其相互作用行为有机地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网络组织中企业问的关系 是互为导向的(MuEual Oientation),这意味着企业准备与另一方互动时期望对方也同样如此。两个 既不相同叉密切相关的互动过程(交易过程与适应过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互动关系。互为导向也 意味着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关注对方的利益。交易过程可建立关系,正向诱导(P(,sitive lnducernen【s) 和亲密关系(MutuaHty)是交易过程的主要特征。当交易各方认识到交易中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就容 易产屯持久的关系。Messner等(2000)概括了网络结构的三个特征:行为主体间的水平联结、跨组
三、治理逻辑的三维度分析
1.结点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 网络关系的基本假设是:一方依赖于由他方所控制的资源,而且收益来自于资源的整合,合作 各方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去谋求自身利益。在网络中单个结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 与其他结点的关系之中,这些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互补与和谐是网络成功运 作的基础,正如Mncnen(1985)所指出的,声誉、友谊、互赖和利他主义的“套带(Ent“幽ng Smngs)”成 为关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套带”关系的存在,合作各方已经部分地丧失了支配自己
2()()3年11月 第1l期(总】88期)
【公共管理】
中冒工掌撬栅
Chi心IⅡdustn却Eco叫珊v
Kov 2∞3
N¨Il
关系、互动与协同: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
孙国强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本文在扩展JM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以关系、互动与协同 为主要内容的三维治理逻辑模型,进而分析了治理机制与治理逻辑之间的关系,使网络组 织的治理实践落脚到治理逻辑的平台之上。
15Leabharlann 万方数据未来的能力,而且日益依赖于他人的话动。 独立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用Granovetter的语言来描述,则有强联结(strong Ties)、弱联结(weak
Ties)和自由交易(A丌ns—len舢Ties)三种关系,网络组织中结点之间的关系属于强联结。从丰田知识 共享网络来看,其发展经历了由弱联结到与丰田的强联结再到供应商之间的强联结的不同阶段,知 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是网络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强联结的优势在于它能提供必要的承诺以 推动互动合作,一方面,承诺提供了一个“未来的荫影(shadow 0f Future)”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意味 着台作带来的长期收益超过了防御所带来的短期收益(Anderson&weil2,1992)。从这一观点来看, 承诺鼓励专用性关系资产的投资,而自由交易中的行为主体由于风险的原因不会投入这样的资产, 它宁愿远离关系而进行重复谈判合约条款;另一方面,重复互动和彼此熟悉也可创造一个“过去的 荫影(shadow of Past)”,以推动基于社会情感、信任和规范的关系规制的出现(culati,1995),这强化 了强联结的合作收益,强烈的社会情感减少了冲突,增强了内聚力(Krackha陆,1992),互惠这样的关 系规范也可制止企业的防御愿望而支持相互信任(Bery et a1.,1995)。强联结意味着网络中相互联 结的密度较高,高密度网络有利于有效的制裁(Burt.1998),由于放大了制裁的声誉效应,制裁的威
尽管有关层级组织治理的研究在不断深化,有些学者已认识到协作与外部网络逐渐成为企业 实现外部协调的主要方式,并提出外部网络化趋势对层级治理结构已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使层级 治理由公司内部延伸到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但是,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层级治理如何适应网络 化发展的需要,仍未突破以单个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框架。网络组织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 一种独立的组织形态,网络组织的治理对象一开始就是网络组织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某个结点。正 如组织社会学家Pe丌Uw(1986)所指出的,组织网的研究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是组织网分析的重点是整 个组织网,不是组织网内部的某些特定的组织。可以认为,网络组织治理逻辑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利 益相关者理论,将单个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的双边关系拓展到多元结构,探讨多层面调节、互动关系。
联合,发挥异质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的互补和相乘的效果。因此,网络组织的核心问题不在于企业 经济话动的边界界定,也不在于企业内部合理科层结构的选择和内部生产与外部购买最佳组合的
匹配,而在于企业内外能诱发各种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及其构造』:。结构嵌入可以看做是群体问 双边和约相互连接的扩展,这意味着组织间不仅具有双边关系,而且与第三方有同样的关系,使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