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计算的实际意义
准确地对颜色进行测量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颜色测量技术逐步完善起来。
如今,我们已经基本能够对各种颜色进行精确的测量。
这其中包括物体颜色的分光反射率曲线、颜色的三刺激值及试样之间的总色差、深浅差、鲜艳度差和色相差等。
有了这些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领域当中与颜色相关的问题。
颜色的测量和计算已经在纺织、汽车、印刷、塑料、遥感等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颜色的测量和计算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用于染整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质量管理
众所周知,在纺织品染整加工过程中,无论是染色产品,还是印花产品,都需要对颜色进行严格的管理,如何使纺织品额颜色满足客户的要求,一直是纺织品生产厂家倾心关注的大问题。
这项工作,以往都是靠人的视觉来完成的。
但是,由于人视觉方面的差异,或由于观测条件的不规范等因素,常常出现颜色判断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现在有了可以对颜色进行精确测量的仪器,这个问题就变得相对简单了。
使用测色仪完成对颜色的测量与评价,大体上可以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测得总色差,从而判断生产出来的批次洋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一是测得的标准样和生产的批次样之间的总色差△E的大小。
再就是参照客户对色差大小要求的尺度以及在颜色评价时的照明光源和观测条件,对生产样在颜色方面是否符合客户要求做出比较准确的判定。
允差举例(CMC
:)
(2)、测色仪在给出总色差的同时,还可以给出分量色差值△L*、△a*、△b*、△C*、△H*和不同照明体下的条件等色指数。
测量结果报告举例(CMC
:
从分量色差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引起色差的主要因素是明度、饱和度还是色相。
从而为批次洋颜色的修正指出方向。
(3)、可以给出在不同照明体条件下的条件等色指数,避免了在视觉判定时,由于判定条件的不稳定二产生误差。
(4)、可以准确地判断批次洋和标准样产生的色相的差异方向,即与标准样相比,批次洋是偏红、偏蓝、偏黄、偏绿等。
判定方法参照色差计算实例中介绍的方法。
二、用于染整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经过染整加工的产品,染色牢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生产厂和客户都非常重视的质量指标。
在染色牢度的评价上,虽然有严格的标准,但是处理前后色差的判断,也
就是牢度级别的判定,过去一只是靠人的视觉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在进行牢度等级判定时,仍然必须靠人的感觉来确定,这其中必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为了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在判定结果上的差异,对完成这项工作的相关人员和颜色判定时的环境条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首先,认得视力要正常;其次,颜色鉴定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另外,还要有符合鉴色要求的环境。
尽管如此,还会由于颜色鉴定人员心理因素、身体状况、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判断差异,从而引起客户与生产商之间无端的争议。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有一个公正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所谓公正而且稳定快捷的方法来评价纺织品的颜色差异。
用仪器代替人的眼睛评价染色牢度的方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尽管到目前为止,以仪器评价染色牢度的方法还没能完全替代人的眼睛,但是,由于用仪器评价变褪色和沾色牢度非常简单和快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大家所接受。
在牢度级别的仪器评价中,变褪色和沾色牢度结果的准确性还有一定差异。
纺织品变褪色牢度的仪器评价结果与人又视觉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与沾色牢度人机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相比,通常要差一些。
这是因为沾色牢度的是沾色后的标准织物与白色标准之间的比较,色差通常会大一些。
另外,试样的亮度相对比较高,所以对用仪器评级和视觉评级都比较有利,结果的一致性也就好一些。
变褪色牢度评价则相对困难一些,因为被评价试样间色差有时较小,不少试样之间还常常伴随有色相差异,特别是那些低亮度试样,3—4级这一牢度范围,准确评价更困难一些。
因此,要求测试仪器必须有较高的的稳定性、较好的重复性和测量精度。
当然,注意选择适当的色差计算公式,也非常重要。
用仪器进行染色纺织品牢度评级的过程如下:首先,对需要评价牢度纺织品,按相关标准规定的条件对试样进行处理。
然后对处理前后的试样用测色仪进行测色,并用选定的色差公式计算出处理前后的总色差。
再根据选定的公式找的相应的表,根据计算得到的总色差值,就可以找的对应的牢度级别。
表格PPT 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