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税收管理概述(导论)东北财经大学 田雷
第一章 税收管理概述(导论)东北财经大学 田雷
。此种管理主
要针对无知性税收不遵从。例如,税收宣传、税收咨询以 及税务代理等。
一、监督职能
税收管理的监督职能主要针对故意性税收不遵从。
税收监督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 第一层面是对纳税人的监督。通过对纳税人进行有效地监
督,提高纳税人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降低其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预期收益,促使其自觉地履
– 税务会计主要解决的是应纳税款的会计核算问题; – 税收筹划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不影响纳税人自身经营战略
的情况下,促使税后收益最大化(不是应纳税额最小化) 的问题。
第 一 章
导 论
——税收管理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税收管理的定义
第二节 税收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税收管理的职能
第四节 税收管理的作用
◇三种不同含义的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
税收立法管理 税收执法管理 税收司法管理
税收行政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
税收征收
税收管理
税收稽查
◇税收管理的定义
本课程的教学视角是广义的税收管理。其内容涵盖了 税收立法管理、税收执法管理和税收司法管理。 从广义上看,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
等职能部门,为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分配
行纳税义务。
– 第二层面是对税务机关的监督。通过对税务机关的执法行
为进行监督,促使其依法履行征税职责。
二、服务职能
税收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针对无知性税收不遵从。
税收服务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 第一层面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宣传、咨询与辅导服
务。
– 第二层面是社会中介性机构为纳税人提供的代理性服务。 – 注:我国提出了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
财政部门过去负责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征收管理,现 在这两个税种都已归入各地地方税务局管理。现在财 政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的法制管理 。
资料二:税收管理的目标
税收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 。 税收分配的目标包括基础目标和政策目标。
税收分配的基础目标是取得财政收入。
税收分配的政策目标包括:
必须进行税收管理。
无知性 不遵从
税收立法 税收宣传、咨询
隐瞒税籍
隐蔽性 不遵从 故意性 不遵从 公开性 不遵从 被动性 不遵从
税务登记管理 账簿凭证管理
银行账户管理
申报 纳税
隐瞒税基
隐瞒能力 软方式 硬方式
税务 检查
税收 处罚 延期纳税管理 税收救济
图示:税收管理示意图
二、税收管理的内涵
税收管理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
因此,税收立法是进行日常税收管理(税收征 收管理、行政管理及其他管理活动)的前提和 基础。
二、税收计划管理
立法完成后,税务机关要根据业已制定的现行税法, 编制税收计划。
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编制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计 划(未来1年、3年、5年要征收多少税)。
从性质上看,税收计划是对税收征收管理的预先规划, 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作用上看,税收计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税收征收管 理的“指示灯”,是全体税务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工 作目标,也是检查和考核税收工作的重要依据。
– (1)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 (2)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 (3)调节经济总量,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资料三: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
与规律
税收分配活动涉及到征纳双方。税收分配活动最基本 的特点与规律是: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双重性。
一是征纳双方均享有权利并同时须承担义务。
二是征纳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在权利与义
– (1)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
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
– (2)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
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三)为什么要进行税收管理?
由上述税收不遵从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如果
没有税收管理,纳税人就不能自觉地依法履行
纳税义务。
因此,为了保证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就
在内的五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第二节 税收管理的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收立法管理
二、税收计划管理 三、税收征收管理 四、税收行政管理 五、税收管理其他
一、税收立法管理
税收立法即制定税法。
制定税法的核心目的是: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 义务关系,确定严格的征纳税程序,最终确立 征纳税的基本规范,使征纳税活动有法可依。
– ②隐瞒税基。例如偷税(故意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
– ③隐瞒纳税能力。例如,故意性欠税,逃避追缴欠税。
(2)公开性不遵从
公开性不遵从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 ①软方式。例如,骗税。 – ②硬方式。例如,抗税。
3.被动性不遵从
被动性不遵从主要是指非故意性欠税。即纳税 人虽然知道税法,也想依法纳税,但由于各种 原因不能按期缴纳或者解缴。 例如,某些企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中,可能会 遇到以下特殊困难:
第三节 税收管理的职能
税收管理的职能是指税收管理活动本身所固有的
内在职责或功能。
现代税收管理理论认为,税收管理的职能主要取
决于税收管理的目标和必要性。
从税收管理的目标和必要性看,税收管理主要具 有两方面的职能:一是监督职能;二是服务职能。
◇税收管理的目标和必要性
税收管理的目标,就是促使纳税义务人依法纳税。
(二)实践中的真实情况——税收不遵从
在实践中,由于税收触犯了纳税人的利益,降低了 其税后可支配收益。因此,“尽可能地少纳税”几乎是 所有纳税人的“共同愿望”。这就导致了实践中的“税 收不遵从” 现象。
例如,某企业高管,其年薪为120万元。如果他不纳税,它 可以用40万元作为首付买一栋住房,用80万元换一辆新车——奥 迪A6。但事实上不纳税是不可能的,按照我国修订后的个人所 得税法,他要按照45%的税率交纳个人所得税。全年纳税额= [(10-0.35)×45%-1.3505] ×12=35.904(万元)。这样,仅 就其当年的薪金而言,买房就换不了车了,换车就买不了房了。 再如,对低收入者也是一样,即使他只交几十块钱的税,他 也不愿意。对企业而言,也是一个道理。
三、税收征收管理
税收计划编制完成后,税务机关要进行日常的征收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是以税款征收入库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因此是 税务机关的日常性业务,也是税收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中,税收的征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税务登 记:将纳税人纳入税收管理的监控范围;(2)账簿凭证管理、 发票管理、税收票证管理以及税收信息管理,目的是对税源 进行有效地监控;(3)申报纳税、纳税评估及税款征收,组 织税款入库,并根据纳税人的申请或客观情况办理减税、免 税、退税等事宜;(4)税务检查(稽查)和税收处罚,促使 逃税向依法纳税转化;(5)反避税管理(通过关联企业管理、 预约定价管理及资本弱化管理),促使避税向依法纳税转化; (6)税收分不对等的。
三、税收管理的复杂性
(一)纳税人构成的复杂性
–在现实中,纳税人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大致包括
以下三类:(1)各种身份的居民个人;(2)各种性 质的企业;(3)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
(二)涉税行为的复杂性
–在现实中,由于纳税人构成的复杂性,导致了涉税
行为的复杂性:(1)单个纳税人涉税经济活动的复 杂性。(2)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人之间交易活动的 复杂性。
税收管理
主讲人:田雷
课程简介
在总体上,税收学科课程体系的主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税收理论
教学目的是普及税收常识,为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的教学奠 定基础。如:税收概论、税收原理、税收经济学等。
二、税收制度(税收实体法)
主要解决“纳不纳税、纳多少税”的问题。教学目的是了解 并掌握现行税收制度的实体性内容。如:中国税收、税收制度等。
◇税收不遵从的类型
在实践中,税收不遵从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
1.无知性不遵从
2.故意性不遵从
–(1)隐蔽性不遵从
–(2)公开性不遵从
3.被动性不遵从
1.无知性不遵从
无知性不遵从是指纳税人因不知道税法而不纳税。主
要表现为:
– (1)不想知道,懒得指导; – (2)想知道而不得而知; – (3)不完全知道。有的实体知道,程序不知;有的程序知
三、税收管理(税收程序法)
主要解决 “如何纳税”——即纳税人应如何纳税、税务机 关应如何征税的问题。教学目的是了解并掌握税收征纳活动的程 序。 综上,税收管理是整个税收课程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税收学科的其他课程
税收学科课程体系还包括一些其他课程: 如税务检查,它是税收管理课程的一个分支,属于税 收管理的范畴。 再如,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它们属于税收学科课程 体系中的延伸性内容,重在解决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 的实际应用问题。其中:
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 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上述定义涵盖了税收管理的主体、目标、依据及对象 等要素。
资料一:税收管理的主体
广义的税务机关也包括海关部门和财政部门。
海关负责进出口关税的征收管理及代征进口环节增值 税和消费税(参照《海关法》体系进行管理,不适用 税收征管法)。 其余的税收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