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修养三流的化妆是面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一个女孩要活得美丽,美好,也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化一个美丽的妆。
品质修养若要有优美的嘴唇,请讲亲切的话;若要有可爱的眼睛,请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有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有美丽的头发,请让小孩子一天抚摸一次你的头发;若要有优雅的走姿,走路时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
人之所以为人,是应该充满精力、能够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而不是抱怨他人。
如果你需要一只援助之手,你可以在自己的任何一只手臂下找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这是赫本告诉她的孩子的话,只有有着良好品质的女孩才是美丽的女孩,即使外貌多么楚楚动人,内心的丑陋也会让别人感觉不到她的美好。
古人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这句话可能不全对,但是可见品质对一个女子的重要性,只有内心善良的人才能有恒久的魅力。
小的时候读童话故事,童话里面告诉我们要作善良的人,灰姑娘之所以能穿上玻璃鞋,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美丽出众,是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她区别于两个姐姐的主要原因,善良是摸不到的,但是它是温暖柔和,能够打动人的,真诚得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人,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大自然里,去感受她的美丽,聆听她的声音,作一个美好的人。
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透过别人的目光去欣赏或者洞悉这个世界,还可以让人平静端庄,在午后的窗前,能读一本好书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
让我们去体会一种全新的感受,或者是一种新奇的文化,或者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或者是一段曲折的故事,或者让我们勾起一段回忆,各种文字自有其魅力。
最近给我印象较深的四本书,一本是三毛的《雨季不再来》,一本是吉本芭娜娜的《雏菊人生》,一本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本是写宋朝文人的《可惜风流总是闲》。
每次看完一本打动我的书,都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像经历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雨季不再来》让我看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作家的与众不同的童年,少年。
当年那个从小的就休学在家又极富才华的女孩让我佩服,也让我怜惜,她在小学的时候就读了我可能高中都不曾读过,不曾理解的书。
她思想的成熟是极其早的,以至于同龄的孩子都不懂她,老师更加不懂,最终导致这个天才休学在家了,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她的父母是多么得爱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她,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到这个敏感的孩子身上,我觉得这应该是陈平最终成为三毛的主要原因吧。
那个时候她的文字,是在她口中不够成熟的文字,但是已经足够让我动容了,我看到她不幸的上学经历,看到她对未来的盼望,看到她对20岁的憧憬,我觉得她是孤独的,也是自由的,她的一颗敏感多情的心禁锢在在一个孩子的身体里。
童年,对我们来说是多么梦幻的,单纯的,快乐的,但是对三毛来说,应该是她最难熬的时光吧。
长大后的三毛终于可以穿着她喜欢的衣服,主宰着她的人生方式,大胆得去流浪了,也许作家对她来说只是一个副业,闲来无事的小记,而她的主要事业便是执着于她的爱人,追随他,一起去观赏这个极富魅力的世界吧。
我是羡慕她的,羡慕她的自由,羡慕她的洒脱,我只能尽我所能,去过一种我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卑不亢得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雏菊人生》是一本外表精美的小书,开始吸引我的只是名字,雏菊,我最喜欢的花,没想到吉本芭娜娜也对这种花怀有感情。
原来故事的主角叫雏菊,她的好朋友叫达莉亚,这两个以花命名的女孩是儿时的玩伴,她们也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在达莉亚死亡的时候,雏菊在梦里看到了达莉亚在巴西的房子,那个她死去的房子。
这本书细细描绘着两个女孩的感情,纯粹的两个心灵的依偎。
书里面几乎没有情节,简单反复的生活里,作者描绘的是一种情绪,里面有两段是我特别喜欢的,“在我人生的箱子里,装满了我能够记起和想象的全部东西。
即使没有给任何人看过,即使我死了,而那个曾经拥有过的箱子是会留下来的,在宇宙中,那个箱子漂浮着,箱子上盖写着《雏菊人生》”。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儿时一起玩过的玩伴,一起玩过家家,一起去探险,在小树林捉迷藏,甚至换着穿对方的衣服,睡在同一张小床上,而那些女孩我再也找不到她们了,她们随着记忆流失在人海里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朋友推荐我看的,这应该是我见到过的最感人至深的暗恋吧,这样的爱恋叫做“我爱你,与你无关”,她为了不让他自由的生活受到影响,3次都只是像他的其他女人一样,像个过客般匆匆走过他的生活,她爱他至深,她怀了他的孩子,她抚养他的孩子,像爱他一般去爱他的孩子,而他始终不认识她,不记得她,一直到他收到这封只有她死去了他才会收到的信,一直到这个时候,她在他的印象里也只是一个虚无的幻影,似乎见过,但想不起容貌。
她从一个十三岁小女孩的时候就无可救药得爱上了这位年轻的著名作家,一直到她死去,“我要把我整个的一生都让你知道,我的一生始终是属于你的,而对我的一生你却一无所知。
”想着自己也曾有过默默喜欢的男孩,每天看他一眼就已经得很满足,不曾有过奢望,也不曾主动去靠近他,只是远远的。
而这个陌生女人的荡气回肠的暗恋,贯穿她一生的情感,我们也许不会有,但是当我去欣赏这些文字,去体味那种至诚的感情,也被深深打动,甚至觉得没有比暗恋更美好,更真挚的情感了,只是一眼,只是远远的一个回眸,就可以在心底存留一生了,不会随时间改变,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流逝更显弥足珍贵吧。
《可惜风流总是闲》让我彻底得喜欢上了宋朝,这个极富风韵,文学至上的朝代,这个朝代罕见文字狱,宋朝的皇帝们对文人都格外宽容,而这些皇帝也是在艺术方面都很有造诣,而生活在这个朝代的文人们也是极为幸运的,看着那些美妙的诗词,了解他们的故事,为他们高兴,为他们惋惜。
艺术电影在大学,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电影上了,到现在,看过的电影已经有几百部了,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场感动,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氛围和意境。
说到氛围,让我想到了一个导演的很多作品,就只是为了传达出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但觉他的电影很小众,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却吸引着我一次一次得去重复得观看,每次看完,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印象看王家卫的第一部电影是《东邪西毒》,彻底得没有看懂,只记住了张国荣先生俊美的脸庞。
接着我看了《阿飞正传》,这部总算是懂了,我看了3遍,第一遍觉得阿飞是无情的,太无情了,他对任何女人,纯洁的,妖娆的,都没有一丝的留恋,他真的是一只无脚的鸟,落地就是他死的时候,他游戏人间,对什么都不在乎。
第二次看,我记住了哥哥冷冽的眼神,飘忽的眼神,阿飞从来都是那么得不安定,对于一个女生来说,这样的爱人是万万不能要的,但是他又有那样的魅力,让你觉得他是毒药还是愿意吃下去,还是愿意祈求他留下来。
第三次看,我欣赏起他来,尤为惊艳的是他的那一段独舞,在房间里对着镜子,那么不羁,那么飘忽得满不在乎,又那么孤独得,百无聊赖的。
他真的是一个不羁的浪子,但是还是有女人前仆后继,这是有原因的。
王家卫的电影我看了一点,还有《春光乍泄》,《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总之是比较难懂,晃动的镜头,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空间,怪异的主角,从始至终都在述说一种情绪。
打动我的电影有很多,让我流泪的也有几部,但是真正震撼我的,让我看完后心会抽搐不已,像失恋一样痛不欲生的电影有三部,一部是《王的男人》,一部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一部是《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是高二看的,看完以后我躺在床上,感觉全身冰冷,无限感慨,有些悲伤是可以发泄的,但是这样的感情有种郁结于心的感觉,我无法告诉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不懂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情绪,每个人受到感动的电影可能都不一样,也许我觉得震撼,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仅仅是一部很中庸的片子而已,接下来的一周,我没有办法去想别的事情,即使上课我也是恍惚的,我当时就想,我不要再看电影了,我再也不要了。
但是我还是无可救药得又看了很多电影,这些电影我也仔细看,但只是带着观赏的心态,看完看也就忘了,看《王的男人》是因为这个是美男李俊基的成名作,当我去看当时韩国古代的情况,去感受,孔吉和长生的感情,介于友情,爱情,兄弟之间的情感,悲伤那个残酷的结局,悲伤他们即使想做和乞丐一样地位的艺人都不行的处境,看完《王的男人》,我很想大哭一场,但是却无法流泪,我在心里为他们的命运悲伤,作为观众的我无能为力,如果看大红灯笼高高挂我还知道我在为什么忧愁的话,看《王的男人》,我是莫名的悲伤,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如此心痛,终于在两周以后的一个晚上,我站在教室外的阳台上,再向朋友聊起这部电影,我竟然哭了出来,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却让我深深震撼了。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巅峰之作,93的电影,我一直到大一才看了他,晚了近20年。
电影一开始,就完全得将我拉回到那个年代,清末,电影里的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几近完美,到张国荣先生出场,全剧就到了高潮,因为这部电影,我喜欢上了京剧,喜欢上了戏子的扮相,也第一次能够隐隐感觉到一个男子的美,第一次开始理解这种我以前觉得畸形的爱情,也因为这部电影知道了曾经有这样一位艺术家叫张国荣。
蝶衣的眼神让人难忘,让人疼惜,还记得剧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这位风华绝代的名旦,这位风华绝代的巨星,感觉他们的命运出奇的像,当我在为蝶衣惋惜的时候,我也在为哥哥张国荣惋惜了,《霸王别姬》是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从清末到民国,从抗日战争带解放战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十年文革,每一个时段,那些身不由己的普通人们只能在命运的洪流中被迫向前,去经历残酷的,无奈的,可怕的命运。
这位不疯魔不成活的戏子,尽管也在这样的局势的里飘摇,颠簸,但是他的世界却要纯粹很多,外面如何血雨腥风,他的内心只有艺术,只有虞姬,虞姬的心理只有霸王,他也是的。
看完《别姬》正好放年假了,那一个月的年假,我都用来平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精神冲击。
有时候,我希望遇到让我震撼,让我沉思,让我纠结的电影,因为这样证明我与某一部电影产生了共鸣,但是有时候,我又只想看那些让我觉得有意思,引人入胜,唯美动人,但是却不会让我为他纠结,为他悲伤的电影,感觉矛盾得很,毕竟这样的电影很少,尤为显得珍贵,所以还是希望这样的电影存在,希望那部电影带给我全新的感受。
绘画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学4年级开始学素描,一直到初中毕业。
有时候先来无事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画画感觉是很安静的,只在笔下体会要画的人物或者风景,感受她的美,想象着走进画里的场景,世界名画我也在书上见到过一些,但是感觉欣赏不了,只觉得看起来美丽,舒服,并不知道画的隐喻。
我有一个速写本,画着我喜欢的电影人物,我喜欢的建筑,感觉也是一种珍藏吧。
音乐我们从小都是听着周杰伦长大的,现在不听了,但是每次听到的时候,都会觉得回到初中,高中,那个懵懂的年代,感觉音乐会有一种魔力,让人联想起上次听这首歌时千万缕的思绪,一般听通俗音乐较多,但是古典音乐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