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二度备课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1.知道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内战的独裁本质。
2.掌握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
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史实。
3.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维护和平民主的意识。
自主学习:(学习内容P99—P105,时间15—20分钟,方法圈点批画。
)
识记理解: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通过的道路,
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蒋介石集团在政府的支
持下,坚持的方针,阴谋发动。
2.目的:为了争取,揭穿蒋介石集团
的反革命政策。
3.经过:年8月28日,、等中共代表
飞抵,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结果:1945年月日,国共双方签署(即
《双十协定》),确定了“”。
根据协定,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
5.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全面内
战爆发。
接着,又向、等解放区发动全面进
攻。
人民解放军采取以为主的作战方针,经过8个月的作
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二、转战陕北
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共中央所地,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但仍留在转战和指挥。
西北
野战军在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
得、、等战斗的胜利,最终粉碎了
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
三、挺进大别山
1.背景:年,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
转入。
2.经过:1947年6月底,、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
从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
立革命根据地。
3.意义: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了。
各个战场的胜利,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
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自主困惑,时间10分钟)
1.过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出发点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2.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目标和作用各是什么?
3.请你举例说明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展示点拨: 1.分层展示 2.教师点拨
达标测评:基础达标:
1 1、抗战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上党解放区D.陕甘宁解放区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 C.国共重庆谈判 D.解放战争
3、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
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下列
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的烽烟》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4、1947年,西北野战军在粉粹敌军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时采用
的战术是()
A.阵地战
B.防御战
C.城市攻坚战
D.“蘑菇战术”
5、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
6、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7、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小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