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理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国际保理是近一、二十年来在国际贸易中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结算方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际保理是在国际贸易中位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以赊销方式出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的交易双方,其中供应商将其与债务人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并由保理商向供应商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以及坏账担保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业务。
因为其具有诸多优点,目前国际保理己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支付方式。
但是在中国,国际保理业务还只是一种金融创新业务。
由于保理业务开办时间较短,保理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法律规范的缺乏和滞后,严重制约了保理的发展。
因此,研究与解决国际保理业务中的法律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保理法律制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当前我国关于国际保理的学术文献大部分限于以下方面:从国际金融的角度对国际保理发展实务进行研究;对国外有关国际保理实践和理论的介绍;对有关国际保理国际公约的介绍等等。
真正从法律角度对之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对较少。
基于此,笔者意图从法律的角度加以研究,通过对国际保理的概念、起源、法律性质进行梳理,厘清国际保理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从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的实践和法律不足出发,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国际保理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国际保理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国际的法律性质。
提出了笔者对国
际保理的概念、法律性质的认识。
第二部分:从国际保理实践出发,归纳、总结国际保理的种类以及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运行方式。
第三部分:从法律角度,结合国际保理实务,分析国际保理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厘清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四部分:在深入考察我国国际保理立法和国际保理业务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国际保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部分:从国际保理法律制度本身和相关制度两个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国际保理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保理模式法律关系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96.1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引言12-131国际保理概述13-191.1国际保理的概念及起源13-161.1.1国际保理的概念13-141.1.2国际保理的起源与发展14-161.2国际保理的法律性质16-191.2.1委托代理说161.2.2债权质押说16-171.2.3清偿代位说171.2.4债权让与说17-192国际保理的种类与运行模式19-242.1国际保理业务的种类19-212.1.1单保理和双保理192.1.2公开型保理与隐蔽型保理19-202.1.3无追索权的保理和有追索权的保理202.1.4到期保理和预付保理20-212.1.5
批量保理和逐笔保理212.1.6完全保理和部分保理212.2国际保理的运行模式21-242.2.1双保理运作模式21-232.2.2单保理的运作模式232.2.3国际保理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23-243国际保理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24-303.1出口商与进口商之间的法律关系243.1.1出口商应收账款转让的通知义务243.1.2进口商向出口商指定的保理商付款的义务243.2出口商与出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24-263.2.1出口商的主要义务25-263.2.2出口保理商的主要义务263.3进口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26-283.3.1进口保理商的权利和义务26-273.3.2进口商的权利与义务27-283.4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28-303.4.1出口保理商的主要义务28-293.4.2进口保理商的主要义务29-304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0-364.1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30-324.1.1国际保理的实践状况30-314.1.2国际保理的立法现状31-324.2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32-364.2.1国际保理机构性质单一,保理业务品种单调324.2.2保理业务的信息化、电子化程度不高,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32-334.2.3国际保理法律制度的缺位33-344.2.4商业信用缺失,保理业务的基础土壤十分贫瘠344.2.5训练有素的国际保理人才队伍尚未形成34-365完善我国国际保理法律制度之建议36-425.1完善我国国际保理立法36-405.1.1明确保理商的市场准入资格365.1.2规范保理业务中的债权转让36-385.1.3确立保理业务中权利冲突解决的原则38-395.1.4建立适应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法律监管体制39-405.2其他相关制度之完善40-425.2.1建立、健全国际保理业务所需要的法制化信用体系405.2.2
加强保理业务信息化、电子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网络40-415.2.3加快培养国际保理业务所需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41-42结束语42-43参考文献43-45致谢45-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