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 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一、填空题1.当渗流方向向上,且水头梯度大于临界水头梯度时,会发生流砂现象。

2.渗透系数的数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地下水的渗透速度越小,颗粒越粗的土,渗透系数数值越大。

3.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或透水性。

4.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

5.渗流破坏主要有流砂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6.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渗透系数。

7.出现流砂的水头梯度称临界水头梯度。

8.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

它的大小和水力坡度成正比,作用方向与渗流方向相一致。

二、名词解释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

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三、选择题1.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D )(A)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B)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C)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D)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2.饱和重度为20kN/m3的砂土,在临界水头梯度I Cr时,动水力G D大小为:( C )(A)1 kN/m3(B)2 kN/m3 (C)10 kN/m3 (D)20 kN/m33.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D )。

(A)不均匀系数(B)相对密实度(C)压缩系数(D)渗透系数4.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C )。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5.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D )(A)压缩系数(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渗透系数6.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 A )(A)坑底隆起(B)流土(C)砂沸(D)流砂7.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8.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B )(A)砂砾或粗砂(B)细砂或粉砂(C)粉质黏土(D)黏土9.成层土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关系是( A )。

(A)>(B)=(C)<10.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流力( A )。

(A)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加(B)随水利力梯度增加而减少(C)与水力梯度无关11.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 D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的水力梯度也越大;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有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③土中任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A )①对 (B )②对 (C )③和④对 (D )全不对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流网中网格越密处,其水力梯度越小(B )位于同一条等势线上的两点,其孔隙水压力总是相同的(C )同一流网中,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势能差相等(D )渗透流速的方向为流线的法线方向13.土体渗流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D )。

(A )渗流量问题 (B )渗透变形问题 (C )渗流控制问题 (D )地基承载力问题14.某岸边工程场地细砂含水层的流线上A 、B 两点,A 点的水位标高2.5米,B 点的水位标高3.0米,两点间流线长为10米,计算两点间的平均渗透力最接近下列( C )个值。

(A )m 3 (B ) kN/m 3 (C ) kN/m 3 (D ) kN/m 315.饱和土体的渗透过程应该是( B )(A )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的过程 (B )有效应力的增加而孔隙水压力减小的过程(C )有效应力不断减少的过程 (D )有效应力的减少而孔隙水压力增加的过程16.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透力( A )(A )随水力坡降(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加 (B )随水力坡降(水力梯度)增加而减小(C )与水力坡降无关17.下列哪种情况下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不变化( C )(A )地基表面一次加荷后 (B )基坑开挖过程中(C )土坝中形成稳定渗流后,上下游水位不变期间18.在防治渗透变形措施中,哪些是在控制水力坡降 ( C )(A )上游做垂直防渗推幕或设水平铺盖 (B )下游挖减压沟(C )溢出部位铺设反滤层19.已知土体s d =、e =1.则该土的临界水力坡降为多少 ( C )(A ) (B ) (C )20.下列土样中哪一种更容易发生流砂 ( B )(A )粗砂或砾砂 (B )细砂和粉砂 (C )铅土21.管涌形成的条件中,除具有一定的水力条件外还与几何条件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不均匀系数Cu <10的土比不均匀系数Cu >10的土更容易发生管涌(B )不均匀系数Cu >10的土比不均匀系数Cu <10的土更容易发生管涌(C )与不均匀系数Cu 没有关系22.下述关于渗透力的描述正确的为:( C )①其方向与渗透路径方向一致②其数值与水头递度成正比③是一种体积力(A)仅①②正确(B)仅①②正确(C)①②③都正确23.在常水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k中,饱和土样截面积为A,长度为L点水流经土样,当水头差h∆,及渗出流量Q稳定后,量测经过时间 t内流经试样的水量V,则土样的渗透系数k为多少( C )(A)()ALthV/∆(B)()LAthV/∆(C)()hAtVL∆/四、判断题1.绘制流网时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流线和等势线必须正交。

(√)2.达西定律中的渗透速度不是孔隙水的实际流速。

(√)3.土的孔隙比愈大,其渗透系数也愈大。

(×)4.在流网图中,流线愈密集的地方,水力坡降愈小。

(×)5.发生流砂时,渗流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6.细粒土的渗透系数测定通常采用“常水头”试验进行。

(×)7.绘制流网时,每个网格的长宽比没有要求。

(× )8.在流网中,任意两相邻流线间的渗流量相等。

(√ )9.管涌发生在渗流溢出处,而流土发生的部位可以在渗流溢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

(√ )10.土中水的渗透速度即为其实际流动速度。

(× )五、简答题1.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2)土的密实度(3)土的饱和度(4)土的结构(5)水的温度(6)土的构造2.流砂现象防治的方法有哪些答:(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采用坑外降低地下水位或采用水下挖掘。

(2)增长渗流路径:打板桩。

(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压重。

(4)加固土层:冻结法、注浆法。

3.管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答:发生条件:(1)必要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

通常发生在Cu>10的土中。

(2)水力条件:动水力能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

防治原则:(1)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

(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4.简述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土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影响土中孔隙大小及其形状,因而影响土的渗透性。

土颗粒越粗,越浑圆、越均匀时,渗透性就大。

砂土中含有较多粉土及粘土颗粒时,其渗透系数就大大降低。

(2)结合水膜厚度。

粘性土中若土粒的结合水膜厚度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

(3)土的结构构造。

天然土层通常不是各向同性的,在渗透性方面往往也是如此。

如黄土具有竖直方向的大孔隙,所以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水平方向大得多。

层状粘土常夹有薄的粉砂层,它在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竖直方向大得多。

(4)水的粘滞度。

水在土中的渗流速度与水的容重及粘滞度有关,从而也影响到土的渗透性。

5.为什么室内渗透试验与现场测试得出的渗透系数有较大差别答: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渗透系数有较大差别,主要在于试验装置和试验条件等有关,即就是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关,详见上一题。

6.为什么流线与等势线总是正交的答:在稳定渗流场中,取一微单元体,并假定水体不可压缩,则根据水流连续原理,单位时间内流入和流出微元体的水量应相等,即dq e=dq0。

从而得到:即为二维渗流连续方程,从中由数学知识,可知流线和等势线正交。

7.流砂与管涌现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土)现象。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一般具有突发性、对工程危害大。

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它多发生在砂性土中,且颗粒大小差别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其破坏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破坏。

具体地再说,管涌和流砂的区别是:(1)流砂发生在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而管涌发生在水力梯度小于临界水力梯度情况下;(2)流砂发生的部位在渗流逸出处,而管涌发生的部位可在渗流逸出处,也可在土体内部;(3)流砂发生在水流方向向上,而管涌没有限制。

8.渗透力都会引起哪些破坏答:渗流引起的渗透破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由于渗流力的作用,使土体颗粒流失或局部土体产生移动,导致土体变形甚至失稳;二是由于渗流作用,使水压力或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土体和结构物失稳。

前者主要表现为流砂和管涌,后者主要则表现为岸坡滑动或挡土墙等构造物整体失稳。

六、计算题1.如图4-1所示,在恒定的总水头差之下水自下而上透过两个土样,从土样1顶面溢出。

(1)已土样2底面c-c 为基准面,求该面的总水头和静水头;(2)已知水流经土样2的水头损失为总水头差的30%,求 b-b面的总水头和静水头;(3)已知土样2的渗透系数为0.05cm/s ,求单位时间内土样横截面单位面积的流量;(4)求土样1的渗透系数。

图4-1 (单位:cm)图4-2 (单位:cm)解:如图4-1,本题为定水头实验,水自下而上流过两个土样,相关几何参数列于图中。

(1)以c-c为基准面,则有:z c=0,h wc=90cm,h c=90cm(2)已知h bc=30%h ac,而h ac由图2-16知,为30cm,所以 h bc=30%h ac=30=9cm∴ h b=h c-h bc=90-9=81cm 又∵z b=30cm,故h wb=h b-z b=81-30=51cm (3)已知k2=0.05cm/s,q/A=k2i2= k2h bc/L2=9/30=0.015cm3/s/cm2=0.015cm/s(4)∵ i1=h ab/L1=(h ac-h bc)/L1=(30-9)/30=,而且由连续性条件,q/A=k1i1=k2i2∴ k1=k2i2/i1==0.021cm/s2.某渗透装置如图4-2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