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回答下列问题:1)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水分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2)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这个过程叫做接种。

(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设置B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2)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坑,淋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④→⑥→③→①→②→⑤(用代号加箭头表示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身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刚毛。

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不能发挥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5、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

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

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身体的门户吗?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身体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清水分别标号为A、B;(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3)将一只蝗虫头部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只露出头部。

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B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实验结论: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身体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4)该实验设计有一不妥之处,请找出来。

蝗虫的数量太少,。

6、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蝗虫是否依靠触角来识别并找到食物。

1)你的假设是:蝗虫是依靠触角来识别并找到食物2)实验方案:①取两个大玻璃缸,分别放进新鲜水稻叶和木屑,并编号为甲和乙。

②取一些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蝗虫,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剪去触角,放入甲缸,另一组不做处理,放入乙缸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3)预测实验现象:乙缸中的蝗虫能识别水稻叶和木屑,并取食水稻叶。

甲缸中的蝗虫不能分辨水稻叶和木屑4) 实验结论:蝗虫是依靠触角来识别并找到食物的7、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使用的探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1)身体呈流线型,这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且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

3)肌肉方面: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引两翼飞翔完成飞行动作。

4)骨骼方面:有的骨很薄,很轻,长骨中空,胸部有发达的龙骨突。

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便都迅速,直肠很短,不能储存粪便。

6)呼吸系统发达,有特殊的结构——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8、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活动中,你提出的问题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吗?。

你作出的假设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你的结论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9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

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或有的昆虫有趋光性,有的昆虫没有趋光性)。

设计实验: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

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然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昆虫的活动情况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飞向光源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只有部分昆虫有趋光性10、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两种实验方案,这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过几天后,观察结果。

方案一: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放在自然环境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

方案三:甲乙两组都不灭菌,甲放在无菌环境下,乙放在自然环境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案是方案二。

因为方案二严格控制了单一变量,避免了其他对实验有影响的干扰,比方案一和方案三更具有说服力2) 在此方案中,甲组作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3)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避免因树叶的不同对实验造成干扰4)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湿润?湿润能为细菌的提供适量的水11、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

(1)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 岛上不放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

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从B岛爬向A岛。

步骤⑤:蚂蚁的行动失去具体目标,无所适从。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4)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

蚂蚁的通讯与触角有关吗?12、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过程中:1)酵母菌呈椭圆形形,,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用放大镜观察橘子皮上的青霉,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

在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青绿色的呈扫帚状的孢子。

13、为了研究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他的假设: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两块瘦肉中的水分烘干;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干燥而洁净的培养皿中;再将两培养皿置于同一个温暖的地方,只在乙培养皿中的瘦肉上滴加少量的蒸馏水。

请据此作答:(1)你预期他的实验结果是:乙培养皿中的瘦肉先腐烂。

(2)设计甲培养皿的目的是什么?起对照作用。

(3)鲜肉腐烂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或真菌分解了鲜肉中的有机物。

4)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

14、下面是家庭尝试制作酸奶的步骤: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热处理→③冷却(42~43℃)→④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⑤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⑥冷藏或食用。

(10分)(1)制作酸奶时,对材料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杀死材料中的细菌或真菌。

(2)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的目的是接种乳酸菌。

(3)发酵时将盖密封的原因是乳酸菌适于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有利于发酵,并防止杂菌污染。

(4)产生酸味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成了乳酸。

(5)将做好的酸奶冷藏不容易变质的原因是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识图题1、右图为鲫鱼的模型图。

1)写出图中各种鳍的名称:①②③④⑤2)能保持鱼体前进方向产生动力的鳍是[④] 尾鳍;能起平衡作用,防止身体侧翻的鳍是[③] 背鳍;对鱼体起平衡作用的鳍还有[①] 胸鳍和[②] 腹鳍;3)如果将鱼的③剪掉,鱼将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2、.左图为家鸽的呼吸器官图。

1)写出各器官的名称:①②③2)[③ ] 气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能辅助家鸽进行___双重______呼吸。

3)鸟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② ] 肺。

3.右图为关节模式图。

1)关节的组成包括[②] 关节囊,[③] 关节腔 [⑤ ] 关节面三部分。

2)脱臼是[① ] 关节头从[ ④ ] 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3)⑥是关节软骨,可以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振动。

4)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② ] 关节囊及其里面和外面的韧带。

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是[ ⑥ ] 关节软骨及由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

4、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二)1)一块骨骼肌由A 肌腹和B 肌腱组成。

2)图中肌肉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3)图(一)是屈肘动作,这时肌肉①处于收缩状态,②处于舒张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