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2017·苏州)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江路,这一条________(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__(shì)雅致的生活。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2. (7分)(2017·乐山) 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
(杜甫《登楼》)(2)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
(李煜《相见欢》)(4)浮云游子意,________。
(李白《送友人》)(5)________,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6)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7)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7九上·台州期中)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时人莫之许也________②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③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④将军既帝室之胄________⑤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⑥至于斟酌损益________四、其他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8八上·武邑开学考) 请将下列词语用正楷字体分类抄写,注意书写工整。
拙见家母见谅久仰垂询令爱敬辞:________谦辞: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5. (7分) (2018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主题阅读”【阅读方法指导】“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不同文章和书籍的阅读方法。
主题阅读可以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主题思想,还可以把相同的部分整合,不同的部分拼接,然后把它们串联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选文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选文二: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
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
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
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
”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
接来看时,“臣许应〔马癸〕跪奏……,”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选文三: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看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圈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步骤一:搜集资料】围绕着“成长”主题,雅集小组选读了鲁迅求学的三个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2)【步骤二:读懂细节】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请分析句子中划线的标点符号作用。
)②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请分析句子中包含的情感。
)(3)【步骤三:深度思考】从故乡到南京,再到日本,求学中的鲁迅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断地在成长,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分析不同时期的鲁迅形象。
(4)【步骤四:比较迁移】鲁迅的成长轨迹:离开绍兴,选择到南京求学;再到日本留学,选择学医;放弃学医,选择从事文艺。
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明鲁迅每次选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他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6. (1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碗米粉(徐全庆)①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
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
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
父亲摇摇头。
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
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
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
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
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
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
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
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
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
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
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
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
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
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⑤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
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⑥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
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
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⑦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
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
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
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
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⑧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
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
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⑨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
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⑩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
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
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⑪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⑫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⑬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
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
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摘自《天池》)(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对选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开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悬念,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 文中④⑤小节为插叙,交待了父亲为什么坚决要去桂林。
C . “无巧不成书”,文中,十五年前父亲吃完米粉付钱时发现钱包丢了是巧;“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而通过网络在第二天中午就找到了老杨也是巧。
这些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 第⑩节中“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从容”一词写出父亲终于找到老杨,心放下来了,慢慢地品尝米粉。
7. (17分)(2016·龙湖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肌肉运动的奥秘【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
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