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电缆敷设方案

变电站电缆敷设方案

目录1 工程概况及工程量2 编写依据3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4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5 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6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7其它应注意的安全事项8 附表1 工程概况及工程量1.1 工程概况本工程分为五回电力电缆线路:1、2、1.2 工程量1.2.1 110kV电缆共计约为: km。

1.3工期:2 编制依据2.1 中南院设计的有关电缆敷设图及电缆清册;2.2 电缆厂家技术说明书;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D5161.5 2002;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2.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3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3.1施工准备3.1.1技术员认真审核图纸,并做必要的记录。

3.1.2 技术员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1.3施工前应踏勘现场,复核敷设长度。

施工前应配备足够的施工电源、敷设机械设备、文明施工用具。

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电缆的质量(测试电缆是否有潮气,测量电缆内可燃气体的含量),制作牵引头。

办理各种施工许可证。

3.1.4人员配备:施工人员15~20人左右,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电缆线路施工经验并有合格上岗证,并熟悉该项工作的施工质量及工艺要求;电缆敷设人员若干。

3.2作业条件3.2.1 所需材料在三天前运抵现场。

3.2.2 有关敷设路径上的土建工作应全部结束,并经验收合格。

3.2.3 施工图纸专业及系统会审结束,所敷设电缆的型号、规格、电压等级、数量、长度路径、两端位置等核对准确无误。

3.2.4 电缆支吊架和电缆排管已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3.2.5 所需电缆挂牌和其它器具已准备齐全。

3.2.6 通知电缆敷设队确立第二天所需的人数,敷设路径和位置。

3.2.7 打印电缆放线单和电缆汇总表。

4.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4.1 施工工序流程图: 电缆敷设流程4.2施工方法4.2.1 电缆的运输方式4.2.1.1 滚动运输方式(注意电缆绕向)(见图1)4.2.1.2 吊运电缆方式(见图2)图2图1前进方向4.2.1.3 装车运输方式(见图3)4.2.1.4 电缆的架盘方式(见图4)4.2.2 敷设前核对电缆型号、电压等级、规格、长度是否与放线单相符。

4.2.3 电缆外观检查应无机械损伤。

4.2.4 敷设人员按敷设位置各就各位。

4.2.5 各个重要部位由专人负责。

4.2.6 电缆敷设由专人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4.2.7电缆敷设前,对电缆敷设所用到的每一孔排管管道都应用疏通工具进行双向疏通,疏通顺利方可敷设电缆。

4.2.8根据电缆敷设方案敷设电缆,电缆进入排管前,宜在电缆表面涂中性润滑剂,并将电缆表面赃物清理干净。

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卷扬机、过路管口、转弯处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设有专人负责检查,检查人员相互之间应配备通信设备,保护敷设过程中的信息畅通。

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电缆弯曲半径应根据不同电缆的要求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图3图44.2.9按电缆的分盘长度制定详细的分段敷设方案,将电缆盘、电缆牵引机、电缆输送机、滚轮布置在适当的位置。

4.2.10电缆敷设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将工井内的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并将排管口封堵好。

4.3 工艺要求4.3.1 设计院设计的电缆敷设断面图是敷设和整理固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如需改动,须经专业技术人员认可后方可执行。

4.3.2电缆厂家必须有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施工督导,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米/分,电缆牵引过程中采用牵引头牵引电缆,牵引力作用在电缆线芯上,牵引力严禁超过电缆允许值,110kV及以上电缆或在较复杂的路径上敷设时,其速度应适当放慢。

4.3.3 各类电缆弯曲半径(R)与电缆直径(D)之比为:R/D1(110KV单芯电缆)≥20R/D3(控制电缆)≥104.3.4 电缆敷设时,电缆的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等处应有预留长度。

4.3.5 110kV电缆敷设时,转弯处的侧压力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无规定时不应大于3KN/M。

4.3.6 直埋电缆敷设,敷设时成波浪形,其深度不低于700mm,且在地面上有标识。

4.3.7 为确保电缆牵引机,电缆输送机同步牵引、输送电缆,防止个别机器因鼓掌停机损伤电缆,电源回路应配置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一台控制箱可以控制全部15台分控制箱,每台分控制箱控制一台输送机。

4.3.8 电缆敷设机器在现场布置时,所有机器都应按电缆敷设方向放置,然后通电试运行,检查机器运行方向是否相同,确保所有机器运行方向必须一致。

4.3.9 电缆输送机与电缆盘之间间距为15-30米,各电缆输送机之间间距为25-50米,电缆盘应由人工协助转动放松,防止受强拉力损坏电缆。

4.3.10 电缆端头穿过电缆输送机1.5米以后,才能开动机器将电缆放入机器履带中间,使履带夹紧电缆输送运行。

4.3.11 每根电缆保护管无特殊情况下不允许穿多根动力电缆。

4.3.12 电缆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和型号及起、始点,字迹清楚、不易脱落。

4.3.13 高压电缆在切断后,端头应采取防潮封堵措施。

4.3.14 不允许用铁丝固定电缆,应用扎带固定。

4.3.15 电缆敷设与热力管道及设备的间距:平行敷设时不应小于1m;交叉敷设时不宜小于0.5m,如不满足条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4.3.16 上盘电缆应一次性整理、固定好,确保横平竖直。

5 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5.1质量标准5.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5-2002)5.2检验要求5.2.1 电缆型号、电压等级及规格符合设计。

5.2.2 电缆外观检查应无机械损伤。

5.2.3铜线芯的抗张强度约为240 N/mm2,允许的最大牵引强度为70 N/mm2,因此作用在铜线芯上的牵引力不能超过按截面积的70 N/mm2。

5.2.4交联电缆在施工中最大侧压力为3 kN/m左右。

5.2.5 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程要求,110kV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3米。

5.2.6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可超过0.5MΩ。

5.2.7 电缆敷设外观检查应排列整齐、弯头一致、避免交叉。

5.2.8 电缆固定强度应牢固、可靠。

5.2.9 电缆牌应规格统一、挂装一致、牢固。

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5.2.10 在中间接头及终端头附近应留有可做接头的电缆备用长度。

5.2.11 与热力设备、管道平行敷设时,净距应大于1m且不宜敷设热力管道上部;交叉敷设时净距应大于0.5m。

5.2.12 与保温层平行敷设时净距应大于0.5m;与保温层交叉敷设时净距应大于0.2m。

5.2.13 电缆固定点,垂直敷设应是每个支持点;水平敷设每隔2-3米固定一下。

5.2.14 绑扎电缆时绑扎应是统一绕向,绑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6.1装卸、运输电缆盘时,应有防止电缆盘在车上滚动的措施。

6.2 敷设电缆时,电缆盘应架设牢固、平稳。

6.3敷设电缆时,不能站在拐弯处的内侧,以免被电缆挤伤。

6.4 敷设电缆时,临时打开的孔洞盖板应设遮栏及警示牌,完工后应及时封盖。

6 5 脚手架应牢固,作业前应先检查其强度。

6.6 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严禁攀爬支架及吊架。

6.7 进入带电区域作业应填写工作票,采取安全措施,并设专人监护,方可施工。

6.8 电缆穿入带电盘内,盘上应有专人接引,严禁电缆触及带电部位。

6.9电缆盘摆放整齐、有序、不堵塞主要通道。

6.10下班前应将施工中的废料、垃圾及时清理干净。

6.11 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七、其它应注意的安全事项7.1 基本要求7.1.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不准穿拖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7.1.2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7.1.3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遵章守法;7.1.4对新工人进行入场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学习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并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7.1.5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各施工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按各工种操作规程作业;7.1.6坚持开展周一安全活动,班前安全讲话,并要有记录,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树立并提高安全意识,使每位职工做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实现安全的全员参与;7.1.7项目部安全负责人定期进行安全联查工作,安全员每天进行安全督察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7.1.8专业间交叉作业配合应协调好,做到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7.1.9库房及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7.1.10因工程位于厂内,交通道路复杂,因此上下班途中应注意不要抢道行走;现场交叉作业严重,构件、工具、设备、材料等堆放混乱,行走时注意头上脚下,确保安全。

不得夜不归宿,有事情需要处理时必须通知有关人员。

7.2施工用电7.2.1由于安装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施工用电设备主要是电焊机、切割机、磨光机和照明设备等,现场一切施工用电事宜均由专业电工负责,其他人不得随意操作。

7.2.2施工前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劳保用品。

7.2.3电工应经常对现场电器设施及临时用电进行维护及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2.4用电设备的接线必须由电工操作,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首末端配有漏电保护器,且保证有效可靠。

各种电气设备必须做好外壳接零保护措施,现场使用的露天电气设备应有有效的防雨措施,电动机械应一机一闸一漏。

7.2.5电工在进行施工作业时,电源箱应派人看护,防止有人误合闸送电。

7.2.6为防止漏电、触电事故,各危险场地所需设立危险标志,电线裸露时不得送电,并且电焊机一次线长不得超过3米。

7.2.7现场使用的用电线路,一律采用绝缘导线,移动线路必须使用胶皮电线,不得有裸露。

所有施工使用的各种电气、焊接设备要存放在安全稳妥的地方,并应做防雨罩。

室外的配电箱必须做防雨罩,以绝缘导线固定,并上锁,钥匙由电工管理,配电箱均设漏电保护开关。

开关箱内的漏电开关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所有的用电设备均采用一机一闸一漏保护。

7.2.8动火现场必须配备合格的灭火器材。

7 附表施工危险因素辩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工程名称:南钢110kV第三变电站工程作业项目:110kV电缆敷设共2页第 1 页注:危险级别:1—稍有危险;2—一般危险;3—显著危险;4—高度危险;5—极其危险。

控制方法:R—记录确认点;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连续监视监护;A—提醒。

控制时机:P—作业开始前;D—每天至少一次;W—每周一次;T—活动连续过程停顿或中断后重新开始施工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工程名称:南钢110kV第三变电站工程作业项目:110kV电缆敷设共 2 页第2页注:危害程度:一般;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