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地主 土地 所有制
土地 改革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土地改革后,农村各家各户是怎样经 营的?这种经济属于什么样的经济?
分散经营 —— 小农经济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有什么缺点?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
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
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什么是赎买政策?这种政策的意 义是什么?
赎买政策就是按全行业 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 给定息,国家规定年息为5%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4年,荣毅仁带头拉开申新纺织 与政府公私合营的大幕。许多股东 都不能理解,担心财产全部被充公。 荣毅仁却说,“社会主义是大势所 趋,不走也得走。只要接受改造, 大家都会有饭吃有工作,而且可以 保留消费财产。”
1956-今
社会性质
三大改造
三大行业 改造方式 改造 改造 时间 实质 意义
由此,荣家发展了半个世纪的 产业,变为国家所有。当年,申新 集团成立,荣毅仁成为总经理。
而荣毅仁也因此举获得了共产 党的尊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 毅称荣毅仁率先接受改造,并以上 海市前市长身份,为他助选上海副 市长。荣毅仁在最辉煌时,成为中 国国家副主席。
1957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荣毅仁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 毅陪同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厂, 和荣毅仁交谈。
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达到了高潮
产品
1957年产量
比1952 比历史最 年增加 高水平增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吨
26%
93%
钢 535吨 296%
580%
煤 1.3亿吨 9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农业合作化的积极作用:
1、 提高了生产效率, 促进了农业生产。
2、个体的农民走上 集体化和 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道路。 3、推动了手工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 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化的方法把 个体所有制逐渐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
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
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间段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重要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 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好内外。 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 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和合营 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 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重要企业之一。
分到了土地、房屋、农具、牲畜 心情喜悦,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
1952年农产品产量表
产 1952年 比1949年 比历史最高水
品 产量
增加
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材料:
土改后农村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农民因为天灾人 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 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 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 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
1957年是张小泉剪刀手工锻制的最鼎盛时期,企业 有70余炉灶,上百名钳手。到了1958年,地方国营杭州 张小泉剪刀厂正式被政府授牌成立,当时企业的员工已达 816名。
1954年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潮
公私合营的含义是公私双方共同 经营,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张小泉剪刀:手工业改造成就最鼎盛时期
1956年,毛主席在《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 中特别指出:“……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 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 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 要搞得更好一些。”
这个指示在张小泉的发展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 制剪社正式恢复了张小泉称号。国家拨款40万元,加上 筹备会自筹的20万元,新企业在1956年10月破土动工。
张三家有牛无车
李四家有车无牛
我国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
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 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怎样解决这一困难?
张三家有牛无车
李四家有车无牛
互助 合作
开始时间:1953年
做法: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 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合作社。
改 土地入股 造 牲畜农具 形 折价入社
农 业 生 产
式 统一经营
合 作
统一分配

改造结果:
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2年秋,河北尊化一农民王国范组织本村 23户贫农组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之初 全社仅有一只驴,农民家里一穷二白,生产 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 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 政,完全依靠自己全体社员的劳动,靠去深 山打柴,仅一个冬天共打了400多斤柴,帮 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 置了一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 ,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 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65只羊,12只 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
1949年4月,他远走香港, 后来在周恩来的感召下,毅然返 回大陆。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 私合营政策,刘鸿生拿出其价值 两千多万元的刘氏企业申请公私 合营。
同年10月1日,刘鸿生平静 地离开人世。他告诫后人:“定 息可以分取,但不要多取,每人 至多拿几万元,拿多了对你们没 有好处。其余的全部捐献给国家, 这是我对中国共产党一点微小的 表示,也是我最后的嘱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