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二〇一〇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8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亵渎.(dú)虬.干(qiú)冗.杂(rǒng)诘.责(jí)B.贮蓄..(zhù)蓦.然(mò)山岚.(lán)阔绰.(chuò)C.怅惘.(wǎng)驯.良(xùn)挑.衅(tiāo)恻.隐(cè)D.隽.永(juàn)栈.桥(zàn)粗犷.(guǎng)濒.危(bīn)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A.“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了,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世博园。
”B.江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C.开辟我国海洋事业新局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D.墨西哥湾油井泄漏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A.2010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B.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C.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春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是A.宾客意.少舒(心情)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先帝不以臣卑鄙..(道德低下)B.略.无慕艳意(完全)去国.怀乡(祖国)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从前)C.时时而间.进(间或)凄神寒.骨(使……感到寒冷)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D.尽其肉,乃.去(才)以.啮人,无御之者(如果)夫.战,勇气也(男子汉大丈夫)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42分)二、按要求答题(共14分)5.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在田字格里。
(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1)竣工(2)急不瑕择(3)才疏学浅(4)司空见惯(5)端详(6)眼花缭乱(7)中西合壁(8)离经叛道(9)锤练(1062分)①明月松间照,。
②,不拘一格降人才。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天上的明星现了, 。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⑦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心情的名句是: , 。
⑧古代诗词中不乏描写农村的作品,请你写出与农村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
三、阅读、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共6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10题。
(12分)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
①芰:j ì,古书上指菱。
②蛩:qi óng,这里指蟋蟀。
7.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 。
(2分)8.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9.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
(3分)10.【名著联动】(6分)⑴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二人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
(2分)⑵宋江选择了逃离宋家庄, (国籍)的 (作者)笔下的汤姆•索亚选择了逃离教会学校。
请你对汤姆•索亚的逃离作出自己的评价。
(4分)(二)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11—15题。
(23分)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
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
②籧篨(q úch 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
③刍藳(g ǎo ):草把。
④漉:捞取。
⑤汱(qu ǎn ):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 ) (2)久欲为.长堤 ( ) (3)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 (4)每三四里则.为一桥 ( )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以 水 车 汱 去 两 墙 之 间 旧 水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译文:(2)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译文:1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
(2分)15.依据古人造堤给你的启示,结合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完成下列试题。
(11分)为帮助玉树灾区的同学们渡过难关,学校团委准备开展“我为玉树献爱心”活动。
活动中有以下几项任务要请你帮助完成:6丈 3尺 3尺 堤 渠泽国长堤剖面示意图【活动一】活动主要有4个环节:①师生为灾区学生现场寄语(约30分钟)②布置募捐会场(约1小时)③撰写募捐活动总结报道(约30分钟)④师生捐款捐物(约1小时)(3分)【活动二】李刚同学不明白你这样安排的原因,请你结合具体环节向他做解说。
(4分)【活动三】生活在玉树地区的藏、回、羌等各族儿女,是我们的手足同胞。
面对他们经受的灾难与苦痛,我们除了提供物质上的支援外,还应该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下面是赠给他们的一副对联,请补写出下联。
(2分)上联:地震无情,兄弟姐妹遭劫难下联:,【活动四】下面是某同学给校报撰写的一则消息,编辑在审稿中发现了两处语病(已用横线标出),请你把改正后的语句抄写下来。
(2分)我校成功开展“我为玉树献爱心”活动。
4月19日上午,我校师生集中在阶梯教室,①为玉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举行了爱心活动捐助。
全体师生踊跃捐款捐物,共筹得善款计人民币16726.50元、御寒衣物565件,同时还收集到祝福寄语893条。
捐助现场爱意涌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心系灾区倾情相助的精神风貌。
②捐助活动于当日上午大约11点左右圆满结束。
①②(三)阅读刘福奎的《打造心灵的韧度》一文,完成16—19题。
(13分)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
”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
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
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可是,他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
哲人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②(A)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被磨砺“成型”的过程,大都并非坦途。
(B)诸如职场失手、竞争败北、工作出错、进步受阻等等不顺心的事,会随时随地出现。
(C)这恐怕是每个成功人士都经历过的,也是任何一个人成长道路上都可能遇到的。
(D)不幸和挫折如同一块磨刀石。
它可以磨掉人不够成熟、不够坚强的部分,去掉人的娇气和骄气,打造心灵的韧度,促使人更踏实、更坚定地前进。
(E)如果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挫折和失败,稍遇不顺就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砥砺自己的机会,也放弃了进步的可能。
③其实艰苦的环境不一定就是人生的不幸,相反还会成为磨砺人生的砥石,它可以培养坚强的品质、意志和毅力,就像燧石只有在捶击下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其实任何艰苦都只是相对的,如果能在艰苦面前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努力打造心灵的韧度,就能从艰苦奋斗中享受最大的乐趣。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只有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不幸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徐地朝着目标前行。
⑤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
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6.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17.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3分)18.文章第②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写出该句的序号并说说它的好处。
(4分)19.请针对文中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一个名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4分)(四)阅读苏沧桑的《淡竹》一文,完成20—24题。
(20分)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
④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⑤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⑥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⑦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⑧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⑨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尽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依附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⑩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⑾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⑿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⒀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