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根据津教委人【2013】5号文件《市教委关于天津市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意见》和《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务评审标准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5]61号)文件相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2017年9月1日学院校长办公会研究,特制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以保证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公正性、科学性、合理性。
一、参评人员范围(一)高校专职辅导员。
专职辅导员是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委(总支)书记、党委(总支)副书记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
(二)学校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三)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院(系)领导。
二、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纳入教师系列评审,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技术职务。
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按照现岗辅导员实有总数测算,正、副高级不超过25%,中级不超过55%。
辅导员结构比例按照每年学院实际岗位职数进行单独核算。
三、基本条件(一)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风端正,立德树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较好地履行现职务岗位职责,身体健康。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延迟两年申报:1、任现职期间在政治、经济、道德品质或在遵守组织纪律、规章制度方面犯有错误,受到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者;或经部门反映,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核实,虽未受处分,但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者;2、弄虚作假,伪造学历、学位、资历,谎报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者;3、任现职期间在工作中失职或对责任事故有直接责任者;4、任现职期间未完成岗位职责、任务,年度考核不合格者;5、未经学院和所在部门同意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私自在外兼职或兼课者;6、未经学院同意私自将职务发明或成果对外实施许可或转让者;7、离岗、待岗、落聘的人员;8、经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认定的其它需暂缓受理的情况。
四、工作实绩要求(一)讲师职称申报条件:1、学历和资历条件(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教职务四年以上,后取本科学历担任助教五年以上。
2、任现职以来应具备下列业务条件(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较熟练掌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a.个人或所带学生团体获得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类荣誉称号。
b.工作水平高,工作效果好,获得辅导员工作年度考核“优秀”,2次以上(或学校年度考核“优秀”2次以上)。
(3)辅导员在任期内需承担一定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等教学管理部门计划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年均课时量不低于60学时;(4)按照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任期内每年的教师质量考核结果应为合格,期间出现考核不合格的须延迟两年申报。
由教务处提供申报人员教学质量考核结果。
(5)按照学院《关于教师完成对外培训任务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完成申报讲师职务应完成的对外培训任务,并由培训中心出具相应证明材料。
(6)能够准确把握和使用教材,熟悉所教学科课程体系,掌握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完整;具有全面分析、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由本人提供写实性佐证材料,由所在二级学院或教学部审定认可。
(7)完成每年不少于96课时继续教育任务,并由本人提供继续教育手册及证明材料,人力资源部审定认可。
通过继续教育,不断丰富、更新知识,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成绩。
(8)按照《关于教师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办法》的文件要求,完成申报讲师职务应完成的优秀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任务,并由信息管理中心出具相应证明材料。
(9)完成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或校内工厂专业实践或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平均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或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两年以上相关经历。
由本人提供企业实践证明材料。
(10)应取得辅导员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由本人提供相关证书,由学生处审核认定。
(11)所有申报人员均需承担并完成班主任工作,由学生处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12)对“业绩成果”和“论文著作”的基本数量要求,须具备每项中的一条:第一项业绩成果A、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其中两次以上学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由教务处提供申报人近四年教学质量考核结果。
B、参加完成局级科研、教研教改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由本人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经科研处审定认可;为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或管理提出了可行性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或参加省部级实训基地、科技平台、工程中心等建设项目,由本人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经科技处审定认可;或参加省部级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由本人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经教务处审定认可。
C、直接指导培养的学生在省部级专业(专项)比赛中获三等奖,由本人提供获奖证书,并由所在部门提供指导教师证明材料。
D、获局级优秀教师称号,或获局级技能专家称号,或参加局级专业赛项,个人获三等奖或获团体一等奖(前三名),由本人提供获奖证书。
第二项论文著作A、公开发表教学或科研论文一篇以上,由本人提供论文,并经科研处审定认可。
B、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宣读、获奖论文一篇或在省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宣读、获奖论文二篇以上,由本人提供论文,并经科研处审定认可。
C、参加撰写正式出版的教材不少于3万字,由本人提供教材,并经科研处审定认可。
D、主编或参加撰写校本教材或辅导资料5万字以上,并在校内授课使用两届以上,由本人提供教材,经教务处审定认可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二)副教授职称申报条件1、学历和资历条件(1)获得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五年以上,后取本科学历担任讲师六年以上,其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2、任现职以来应具备下列业务条件(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知识,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具有丰富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a.个人或所带学生团体获得委、局级思想政治教育类荣誉称号;b.个人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类荣誉称号2次以上;c.工作水平高,工作效果好,个人获得辅导员工作年度考核“优秀”3次以上(或学校年度考核“优秀”3次以上)。
(3)辅导员在任期内需承担一定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等教学管理部门计划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年均课时量不低于60学时。
(4)按照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任期内每年的教师质量考核结果应为合格,期间出现考核不合格的须延迟两年申报。
由教务处提供申报人员教学质量考核结果。
(5)按照学院《关于教师完成对外培训任务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完成申报教授职务应完成的对外培训任务,并由培训中心出具相应证明材料。
(6)具有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教学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本人提供写实性佐证材料,所在二级学院或教学部审定认可。
(7)完成每年不少于144课时继续教育任务,并由本人提供继续教育手册及证明材料,由人力资源部审定认可。
通过继续教育,不断丰富、更新知识,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成绩。
(8)按照《关于教师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办法》的文件要求,完成申报教授职务应完成的优秀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任务,并由信息管理中心出具相应证明材料。
(9)完成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或校内工厂专业实践或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平均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或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两年以上相关经历,掌握企业生产、服务流程,熟悉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本人提供企业实践证明材料。
(10)应取得辅导员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由本人提供相关证书,由学生处审核认定。
(11)所有35周岁以下申报人员均需承担并完成班主任工作,35周岁及以上申报人员需承担并完成班主任工作或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工作任务,由学生处或团委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12)对“业绩成果”和“论文著作”的基本数量要求,须具备每项中的一条:第一项业绩成果A、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其中三次以上学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由教务处提供申报人近五年教学质量考核结果。
B、获省部级成果奖励一项(额定人员)或局级成果奖励二项(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前五名),或完成省部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前三名);或参加完成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主要完成人之一),通过并推广应用,由本人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经教务处审定认可。
C、参加完成省部级科研、教研教改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或主持完成局级科研、教研教改项目或主持企业横向课题,由本人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经科研处审定认可;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推广技术成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获得发明专利一项以上,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二项以上,或参加完成省部级实训基地、科技平台、工程中心等建设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由本人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经科技处审定认可;或参加完成市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主要完成人之一),由本人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经教务处审定认可。
D、直接指导培养的学生在省部级专业(专项)比赛中获前三名或一等奖,或在国家级专业(专项)比赛中获三等奖,由本人提供获奖证书,并由所在部门提供指导教师证明材料。
E、获市级优秀教师,市级教学名师称号,或获省部级技能专家称号,或参加省部级专业赛项,个人获三等奖或获团体一等奖(前三名),由本人提供获奖证书。
第二项论文著作A、一篇论文被《SCI》、《EI》或《IM》所收录;或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篇或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科研论文三篇以上,由本人提供论文,并经科研处审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