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计史第六章教学提纲

现代设计史第六章教学提纲

6.包豪斯教育模式的定位:
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初步形 成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科学体系
海报 拜耶设计 1927年
电影《裤子》海报 奇措德设计 1927年
六、柏林时期的包豪斯(1931~1933年)
(一)米斯·凡·德罗 1.1930年8月继任校长 2.改革:
2.担任“形式导师”的前卫艺术家:
格哈德·马科斯
保罗·克利
瓦西里·康定斯基
拉斯洛·莫霍莱·纳吉
乔治·蒙克
奥斯卡·施莱莫
施赖尔
《死与火》保罗·克利
莫霍莱·纳吉
1923年师生作品展览会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3.教学理念:
(1)首先,学校一反传统的“老师”、“学 生”的称谓而代之以手工艺行会性质的“工 厂学徒制”
品。
三、包豪斯宣言
1.包豪斯的宗旨:
A、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 墨守陈规。
B、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 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C、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 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作出 的最大贡献之一。
意义:包豪斯对风格派的引入使其 完成了从表现主义向实用主义的转型
《舞蹈》 杜斯伯格 1917年
7.魏玛时期的包豪斯教学体系
(1)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 (2)坚持教学合一 (3)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 (4)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
的重要性
五、德绍时期的包豪斯(1925-1932) -导师制
系 b.强调感觉与创造的关系 c.把点、线、面、体都赋予心理内容
核象征意义,并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课程:“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
④施莱莫 教学理念:结构和次序 教学课程:雕塑工作室
⑤蒙克 教学理念:与伊顿一致 教学课程:辅助伊顿
(2)风格派
会”
范·杜斯伯格 教学理念:探索分对称性的平衡艺术 讲座:“达达主义者与构成主义者大
利奥尼·费宁格 对氛围的把握
格哈德·马科斯
在设计理论方面,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 点: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经历了三个期: 魏玛时期 德绍时期 柏林时期 经历了三任校长: 格罗佩斯 (理想主义) 汉斯·迈耶(共产主义) 米斯·凡·德罗(实用主义)
5.实习工厂 (1)编织工厂:伯涅尔、蒙克、克利 (2)陶瓷工厂:格里汗、马科斯 (3)木工工厂:蒙德里安、里韦特尔 (4)书籍装帧工厂:保罗·克利
手工业者担任技术教师,艺术家担任艺 术教师,指导造型设计
包豪斯展览会招贴 乔斯特·施米特设计 1923年
售报亭 拜耶设计 1924年
MT9/ME1台灯 1923-1924年
D、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2、包豪斯宣言: A.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 B.倡导一切艺术家转向实用美术。 C.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 D.将建筑、雕塑、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
四、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5)- 双轨教育体制 1.基本情况: (1)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校舍破败 (2)师资队伍成员复杂,教学思想有分歧 (3)邀请前卫艺术家来校任教
(1)必修基础课(康定斯基、克利、伊顿、纳吉、 艾伯斯)
(2)辅助基础课(色彩、绘画、雕塑、图案、摄 影)
(3)工艺基础课(金工、木工、家具、陶瓷、玻 璃、编织、墙纸、印刷等)
(4)专业设计课程(产品、舞台、展览、建筑、平 面等)
(5)理论课(艺术史、哲学、设计理论等) (6)与建筑专业有关的专门工程课程
二、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1.个人经历: (1)攻读建筑,进入贝伦斯设计事务所 (2)设计法古斯工厂 (3)出任魏玛大公爵高等艺术学校校长 (4)参加一战 (5)建立包豪斯艺术学校,并任校长 (6)辞去校长职务,出任哈佛大学建筑研究
院教授
2.设计思想: (1)设计面向大众,使用新材料,尽量压低价格 (2)主张集体工作的方式,强调团队精神 (3)设计方法的改革:集体创作、标准化、模数 (4)通过设计教育改造德国 3.初衷: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
(一)变革
1.导师: 阿尔柏斯、拜耶、布劳耶、辛柏、斯托兹。
2.教学模式: 一人制
3. 走向成熟的标志: 包豪斯新校舍以及各实习车间设计生产的 创新产品
赫伯特·拜耶 字体与海报设计
阿尔贝斯 绘画的纯粹感 几何抽象的自由画风
辛涅克·谢伯 壁画工作坊
钢管椅 布劳耶设计 第一把钢管椅 1925年
成组的桌子 布劳耶 1925-1930年
现代设计史第六章
包豪斯创立概况
1.时间 1919年4月1日 2.性质 第一所新型的现代设计教育机构 3.全称 包豪斯国立建筑学校 4.延续时间 1919年到1933年 5.定位 “现代设计的摇篮” 6.教师 约翰·伊顿、利奥尼·费宁格、格哈 德·马科斯
约翰·伊顿
1.色球理论 2.推崇老庄哲学 3.信奉拜火教 4.因材施教
华根菲尔德
6.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受到的艺术流派的影响
(1)表现主义(神秘主义)
①约翰·伊顿 教学理念:a.色彩、材料、肌理 b.视觉规律 教授课程:“形与色”
②康定斯基 教学理念:把抽象的内容与具体设计
结合起来 教授课程:“自然的分析与研究”、
“分析绘图”
③保罗·克利 教学理念:a.注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关
休闲椅 1928-1929 布劳耶为索耐特公司设计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
4.汉斯·迈耶 (1)1927年,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
(2)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产品与消费者, 设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3)缺陷:过于极端的政治主张 (4)1930年,被迫辞职
5.包豪斯在德绍时期的课程内容分为六大类:
(2)要求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 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技能
(3)作为师傅的导师,不仅有传授艺术造型、 色彩等绘画内容的“形式导师”,还有担任 技术、手工艺和材料部分教育的“工作导 师”,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教学 工作。
4.价值:魏玛时期的这种教学体制的建立奠 定了包豪斯发展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