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说复习巩固练习答案

师说复习巩固练习答案

师说复习巩固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义
1.师说.文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传授学业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生
4.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跟随老师(学习)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本来确实
6.吾师道
..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道理;哪里
7.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从师风尚
8.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超出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低于,处于之下
1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明;愚蠢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揣测(一说反问)
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1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也句子停顿
14.或师焉,或不.焉不从师
15.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放弃大的方面
1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以…为耻
17.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这些
1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学问
19.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

官高
20.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

从师的风尚
2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屑
2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竟然
23.圣人无常.师。

固定
24.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
2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专门研究
26.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六种经书传文
2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并解释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意动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名动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名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意动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大,形名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意动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2.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原因
3.圣人之所以
...为圣…原因
4.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不一定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先秦之文
6.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人从师之道
7.吾从而
..师之跟着然后
8.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从师学习
9.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
四、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状后
3.吾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
4.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状后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

1.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部队
2.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意动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
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技人;学习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

1.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道路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说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政策
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国策
6.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方法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9.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学问
10.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天道
1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途经

1.张良是时从.沛公沛公跟随
2.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
3.樊哙从.良坐依、挨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沿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纵”
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跟随
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跟随
8.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采纳
9.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堂弟
10.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
11.我从.去年辞帝京自从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凭借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随他向他学习。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高贵贫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约都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懂得句子的停顿,不能解决文章的疑惑,有的从师学习,有的放弃了,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了,我看不出他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等手工艺人,君子瞧不起他们,可是如今君子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艺人们,难道不是值得奇怪的事吗?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接受道理教育有先有后,技艺和学业各人有专门的研究,如此而已罢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虚词焉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5.于是余有叹焉.
6.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
7.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犹且从师而问焉.
10.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1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1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且焉.置土石?
虚词因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5.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7.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8.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9.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1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1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4.于今无会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