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磁铁》说课PPT课件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磁铁》说课PPT课件
分析与思考1
活动1:猜物游戏,了解前概念
在本课中如何引入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接受。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 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因此,我创设一个“猜 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 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这是学生建构科 学概念的前提和开始。在这一环节我利用了礼盒 里面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探 究的兴趣,当学生看到小磁针后,有的学生不认 识,有的学生可能认识它,教师借机就会了解到 学生的前概念,并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
在“基于科学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概念的监控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我 借助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有关于磁铁性质的 概念应用:隔着物体能吸铁),学生在虚拟的动画情 境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有趣,又能监控到学生 所学概念能否学以致用。而且更有助于教师反思在学 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成功与不足。
《研 究 磁 铁》 说课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中心小学 崔 昆 2011、11
理论支撑点1
概念建立的过程
概念建立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 程,而抽象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已 有经验与新现象的互动、联接与 印证。(人的认知的过程) 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思维的介入。
理论支撑点2
概念建构的过程环节
问题引导,提供实例,明确学生前概念
使前概念与科学现象之间发生冲突 呈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建立科学概念 让学生应用所学科学概念,丰富概念外延
在具体情境中,监控科学概念
理论支撑点3
概念建构的一般原则
(一)引导性——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概念。 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 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的。 重视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心 向训练。 (二)探究性——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 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激 发、深化2:自主操作,引入概念。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和我们有别的。他们不靠 教师语言抽象地描绘,而必须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的操 作,才能理解科学概念中的内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 形成科学概念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 、比较、抽象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深化学生思维,学生才能理解。此活动教师 把握住学生的“心向”,引导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 再用磁针控制铁钉,在两个自主操作活动中,学生会发 现“磁性”的有趣现象,学生就会自主建构起本课的核 心概念:磁铁有磁性。
在两种意识的指引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 立本课的科学概念“磁铁的性质”,我找到了 能承载科学概念“磁铁性质” 的多个探究活动 ,从有结构的“材料”(磁针),过渡到有结 构的“活动”,把学生建构磁铁性质的科学概 念变得更加有意义,简约,可控,富有针对性 和一定的层次性,从而提高科学概念建构的有 效性。(备注:磁针的 “磁场作用”要远远小于 磁铁的“磁场作用”,减少活动材料之间的“ 磁化”干扰,保证了学生探究和建构磁铁性质 概念的有效性. )
《研究磁铁》一课的总体思路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树立了“两 种意识”:一是课标意识;二是单元整体 意识。分析新课标在本课教学之中对“核 心概念”和“分解概念”的具体建构要求 。整体把握本课内容在本单元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并为后一课“电磁铁” 的概念建 构打好坚实的基础。
《研究磁铁》一课的总体思路
以上内容是 自己在施教本课 教学时有关“磁 铁性质”概念建 构方面的浅显思 考,不当之处请 指正。
2011年11月
谢 谢
分析与思考4
活动4:磁极“感应”操作,形成概念。
学生再用一块标有“S和N”的条形磁铁,控制磁针的“ 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会发现同一颜色的两 极相互接近,磁针会不停地旋转;不同颜色的两极相互 接近磁针不会旋转,进而学生顺其自然地就建构了“同 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
分析与思考4
活动5:虚拟动画情境中,监控概念
(三)发现性——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形成概念。 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要注意多层次地进行,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 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 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 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课概念建构的分析与思考
分析与思考3
活动3:分组操作,建构概念。
在前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 生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就会在吸多吸少的现象中建立起“ 磁性强弱”的概念,学生对“磁极”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 。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会更加强烈,教师的主导作用( 追问)就显示出价值所在,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 果你把磁针悬在桌面上,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学生的思 维会更加活跃,然后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 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 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磁针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学生就能 完成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这一概念的建构。这一分 组活动又恰恰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磁铁性质”科学概念的 进一步建构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