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
高中生物教学中,若能恰当地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能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之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又能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现结合教学中的做法,浅谈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共同探讨。
1.复习中置疑导入新课
复习中置疑导入新课即在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
例如,在学习《基因工程》时可以先复习基因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各种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人类能不能使本身没有某个性状的生物具有特定性状呢?再举出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引出本节课题。
2.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选取得当的实验演示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发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活跃的气氛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
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3.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生活当中有很多例子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但是很多学生平时并不注意这些细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作为新课的导入,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共鸣。
如在讲到“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注意观察杨树、雪松等植物的枝叶生长状况,看南面的枝叶繁茂还是北边枝叶繁茂?多看几种植物找出规律。
置疑:“为什么所有的植物都是南面的枝叶比北面的繁茂呢?”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
4.问题探讨中导入新课
问题探讨中导入新课就是依据生活实例、原有知识、教材图表及文字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进入新课。
如:在讲“群落的结构”这一节课时让学生结合教材“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其他种群的数量会出现怎样变化?3、池塘中的生物组成是否具有有序性?看图完成讨论题后
再引导学生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入生物群落。
5.多媒体导入新课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处处渗透,巧妙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导入,就会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课的导入设计为例。
上课后先放一段录像。
镜头一:由于海水污染造成赤潮水产生物大量死亡;镜头二:污水流入水库,水质变臭,鱼类大量死亡;镜头三:野生动物被大量捕杀,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镜头四:人们肆意砍伐树木,荒山秃岭,水土流失。
随着录像的播放,学生的表情变得凝重,学生产生共鸣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新课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教育者在导入新课时,巧妙地渗透了新的教学内容,且能较快的启迪学生的思维。
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
来稿日期:201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