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
国家的产生又与社会管理职 能的独立化密切相关,这是国家 产生的一般社会根源。
国家的起源 社会根源:
•
社会产生它不能缺少
的某些共同职能。被指定
执行这种职能的人,形成
社会内部分工的一个新部
门。这样,他们也获得了
同授权给他们的人相对立
的特殊利益,他们同这些
人相对立而独立起来,于
是就出现了国家。
• 国家的本质
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才能认识和把握并加
以改造的复杂事物和对象。
• 第二,从其基本要素的构成和结合 方式上看,先进生产力是由具有较高技 能和素质的劳动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将自身与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有机结 合起来,形成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并能 够发挥最大效能的生产力系统。
• (3)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 发展过程:
的首要因素。
4 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过程
• (1)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 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
• (2)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
第一,从构成要素上看:劳动者掌握了当
时先进科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较
高劳动技能和较高素质以及能力的人;劳动资
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是当时先进科 学技术的凝结和物化;劳动对象是需要具有较
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制度 由多种生产关系整合构成的统
一整体就是该社会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 济制度。”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 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或实 现形式。
“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 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人们的生活自古以来就 建立在生产上面,建立在这 种或那种社会生产上面,这 种社会生产的关系,我们恰
恰就称之为经济关系。
——马克思
2 构成要素 (1)从静态看构成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②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的分配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 用。
(2) 从动态看构成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 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 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 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 ,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
系的指示器。——马克思
• 劳动对象
•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 改造 的东西。
劳动对象的种类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
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
(3)从静态和动态统一看
生产关系是主要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为本 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 的统一体。
• 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
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 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 归 资料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隶主所有 地主所有 资本家所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 4 科学管理
– 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中非实体性要素。科学管 理表现为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从整体性原则 出发对生产过程的组织、控制和管理。
二、生产关系
(一)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1、涵义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 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 关系。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再次,劳动同劳动对象相结合才是物质财
富的源泉,劳动者只有使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
动对象时才能构成现实生产力。
• 劳动者
• 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 动机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 生产力的特点
• 物质性: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都属于 物质性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管理:国家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 组织、管理和调节,维护统治阶级的社 会秩序,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 接组织经济建设等等。
国家的对外职能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
和抵御外来侵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
国体
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决定国 家阶级性质的方面。
• 劳动资料的内容
• 一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操作系统, 以及与其相连的动力传动系统;
• 二是控制系统,以及与此相连的信息传 递系统;
• 三是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不属于劳动 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生产工具的性质
在一定意义上,各种生产工 具都是人体自然器官的延长。
• 生产工具的性质
• 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居于主要的地位,它 不仅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科 技水平。
治交往的产物。政治结构以经济结构为基
础并给予经济结构巨大的反作用。
政治制度
制度
政 治
政治
法律制度
上
结构
设施
政治设施
层 建 筑
法律设施
• 政治制度
是指社会统治阶级采取何种 形式组织政权,包括国家的组织 形式、管理形式以及选举制度、 人们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 法律制度
是指国家制定法律、执 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各项制 度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私公 有有 封建社会 制 制 社社 资本主义社会 会 会 共产主义社会
• 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
所所所有有有形形形式式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相互关系
平等关系 全人身依附关系 半人身依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第4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
•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社会的基本结构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这一讲要分别掌握社会的经济 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文 化结构各自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 上掌握社会整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 生产力——经济结构的内容 • 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的形式 • 阶级和阶层
一是同一阶级内部按经济地位或其他标准 分成不同阶层。
二是由于社会分工,在不同阶级中从事相 同活动的人形成的群体。
阶层
阶级
基本 阶级
非基本
阶级
奴隶主与奴隶 地主与农民 资本家与工人 自由民和手工业者
小生产者 小商品生产者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阶级的“划分是以 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 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 分发展所消灭。”
经济运行机制
是指社会经济赖以运转的一 切方法、手段、环节的总和。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三、阶级和阶层
(一)阶级
1、涵义 阶级是以特定的经济关系为纽带而联结起来
的社群共同体。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 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 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列宁
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
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
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
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
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
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
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
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
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的起源
• 社会根源:
经济 决定 结构
反作用
政治 结构
制约 影响
观念 结构
• 二 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 关于国家起源的种种观点 “君权神授”论
“社会契约”论
• 国家的起源
阶级根源:
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的产物,它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 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的产物和表现,这是国家的阶级根源。
2、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1)物化于劳动资料中 (2)扩大了劳动对象 (3)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4)应用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的先导。
古代和近代: 生产 技术 科学
现代:
科学 技术 生产
当代:
科学 技术 生产
(2)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增长诸要素中
• 社会性: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界 的物质 生产活动即社会劳动中形成的,是人们 社会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和技术的涵义
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 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技术是人们在时间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
• 科学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揭 示的科学观点。但是科学本身并不是直接的、 现实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人们运用于生产过 程之中,渗透到生产力各实体性要素当中时, 它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国体
决定
政体
服务于
内容
形
式
无产阶级国家的特点
它有着全新的阶级内容:它是 劳动者自己的国家,只有人民才是 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平等互助关系
分配关系 平均分配 全部占有 贡赋、地租 利润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
• 3 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 客观性 • 历史性 • 具体性
(二)生产关系的类型 以生产关系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奴隶制社会 封建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