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第三章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4、阶级结构
• 阶级社会中的各阶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结
• • •
合方式, 包括基本阶级和非基本阶级。基本阶级是与该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那些阶级,非 基本阶级是基本阶级以外其他各阶级、阶层和社 会集团。 5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 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依据人口本身所固 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 为各个组成部分。
(二)社会结构的主要理论观点
• 1、建构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 • 强调社会结构的整体意义,即认为各种结构要素
• •
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部分总是处于整体内部的相 互关系之中,离开整体孤立地分析社会基本单元 是没有意义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 把社会看作是各个行动者相互作用的体系,主张 对这一体系从静态和过程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静 态的角度,即分析社会体系的结构;过程的角度, 即分析社会体系的功能。
• 考察社会结构的角度: • 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
神生活条件的角度进行考察,社会结构包含三种 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 从社会形态的角度进行考察,社会结构分为三个
基本活动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
• 从构成社会的人群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
来考察,社会结构分为不同的层次或单位:家庭、 阶级、阶层、组织、种族、民族以及社区等
• 冲突的视角:强调社会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性质,认为社会永远处于一种由人们行 动的冲突所造成的脆弱的均衡之中。在冲 突论看来,许多情况下,社会的均衡或秩 序是一部分人使用权力对另一部分人强制 的结果。
• 思考题 • 1、什么是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 3、什么是社会结构?它的基本内容是怎样
• (三)现代社会学家的社会类型划分 • 按照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狩猎和采
集的社会、园艺社会和游牧社会 、农业社 会、工业社会 • 根据社会流动的速度:封闭式社会与开放 式社会 。 • 根据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传统社会与现代 社会 • 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 • 网络社会
第三节
• 一、结构— • 社会学的结构研究表现为对社会作横剖面
• 四、均衡—冲突的视角 • 均衡的视角:社会就像人体或其他生命有
机体一样,是一个由各组成部分构成的统 一整体,社会的各部分,如家庭、公司和 政府,都以各自的特殊功能维系社会整体 的均衡、秩序。均衡是社会系统的常态和 本质特征,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或系统 内部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社 会系统内部实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功 能论认为,社会学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从功 能着眼找出社会内部脱序失衡的原因,以 求保持社会的有秩序的均衡发展。
• • 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这种障碍破坏了社会的
三、社会类型
•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类型划分 •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 •
• • • •
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属于初级阶段)。 (二)古典社会学家的社会类型划分 孔德 :神学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实证主义 (科学)阶段, 斯宾塞: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 摩尔根: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滕尼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迪尔凯姆:机械团结社会和有机团结社会
(二)西方学者对社会的解释
• 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体 • 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在 •
内的遗产 社会是一种交互动作的实在,是超脱于个人之上 的独立实体
• 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之争: • 争论实质:社会是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社会这
个概念是否是对一种真实存在的东西的反映,或 仅仅是为了方便对某些采取共同行动的独立的个 人的一种总称。
的? • 4、什么是社会运行?简述它的基本内容。 • 5、试述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视角。
三、社会的功能
• 满足需要的功能 • 整合的功能 • 导向的功能 • 交流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 • • 结构: • ①结构是一种构造形式; • ②结构是一种内部关系网络; • ③结构是一种存在方式 •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 社会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 。
的共时态考察,看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这些部分之间的位置和关系怎样。 • 社会学的过程研究表现为对社会的运行、 发展和变迁作历时态的考察,研究社会运 行、发展及其动力的一般性问题。
• 二、个体—整体的视角 • 强调社会本位、社会整体高于个体、社会本质决 •

定个体行为的社会唯实论为主线。 把个体的社会行动视为社会学研究的起点,不同 意以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社会事实为起点来研究社 会。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主张用结构的二重性重新阐 释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
4、马克பைடு நூலகம்的社会结构理论
• 社会结构分成两个层次: • 社会物质存在的决定层次,即经济基础层
次,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部分; • 受其制约的上层建筑层次,主要是指政治、 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 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
(三)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
•1 • 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2、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生产关系 3、社会是历史的、具体的 定义: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 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 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其中,物质资 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基础。
1、人类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2、社会是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的。 3、人类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 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
理论 • ●社会运行以及不同的形态 •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不同视角 • [关键词] • 社会 社会结构 社会运行 良性运行、中 性运行 恶性运行 社会类型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 • • • •
• • • •
(一)中国古籍中的“社会” “社”的涵义: (1)“社”指土地之神或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2)“社”指一种乡村基层组织。 (3)“社”指信仰相同、旨趣相投的人结成的团体 “会”的涵义: (1)集会、聚会 (2)民间团体 “社”与“会”联用始于唐朝,指在节日里某个地 方举行游艺集会、祭神的庆祝活动或众多人聚集在 一起。
• 6 • 社会的民族成分、分布状况和发展程度。 • 7 • 各种类型的家庭及其内部的相对固定关系。 • 8、组织结构 • 构成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二、社会运行
• • 从动态方面考察社会 • 反映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概念,
它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
• 社会运行通过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表现出来。 • • 社会运行和社会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 社会功能:社会要素或要素组合(结构),因其
第三章
社会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家了解社会的 概念、认识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马克 思主义看待社会的基本观点,了解社会 结构、社会运行以及社会形态的内涵, 内容或类型,把握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基 本视角。
• [教学要点] • ●社会的涵义与社会的特征 •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 ●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结构的
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 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 • 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结构之上的意识形态和与此相
适应的各种制度与设施的总和。 有思想上层建筑 和政治上层建筑
• 3、文化结构 • 按照创造文化的主体:不同民族、阶级、
公民(农民与市民)的文化 • 按照文化系统的领域:物质文化、规范文 化和精神文化 • 按照文化的地位: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或主 导文化与依附文化
• 三、宏观— • 宏观社会学着眼于社会中大范围的群体与关
系,如各种社会机构、社团和国家、人口结 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着 眼于社会过程,如城市化、信仰体系、社会 制度等。 • 微观社会学更着重于考察日常生活中个人的 “社会相互作用”,认为社会中个人之间的 差异与特性,即每个个别人的态度、行为等 都受到个人的心理支配,因而有着区别于他 人的个别原因。
•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行动者所处的 • • •

地位和承担的角色。 社会结构是各个地位、角色之间稳定的关系。 3、微观结构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 对社会结构形成基础以及微观互动过程给予极 大的关注。 社会结构对社会过程不起决定性的影响,相反, 社会结构是流动易变的,是受参与互动的行动者 以及特定的互动情景影响的,是在行动着互动过 程中慢慢确立的。
(三)社会运行状态
•1 • 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之 • •
间,社会各个系统之间以及系统的不同部分、不 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社会障碍、 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内。 2、中性运行 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括较多明显 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 态运行 。 常态运行,社会甚至出现严重的离轨、失控现象。
特定的性质、组合方式产生的能力和发挥的可满 足社会一定需要的作用及结果。
(二)社会运行的基本内容
• • • •
纵向运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①继承的关系 ②变异的关系 ③中断的关系 诸子系统的交互影响与功能发挥。 ①交叉与渗透的关系 ②制约关系 ③促进关系 ④转化关系
• 横向运行: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