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市出租车行业经营乱象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出租车行业经营乱象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出租车行业经营乱象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出租车行业经营乱象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出租车违法违规经营问题日趋严重,短途拒载、不打表、拼客等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风气。

城市出租车在承载着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也是展现及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我市出租车经营乱象的蔓延扩散,不仅直接影响了民生水平,也对我市城市形象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害。

有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对整治出租车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年初就这一问题专门作出批示,强调“要痛下决心,正本清源,解剖出租车这只麻雀,整治出租车营运市场”。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指示精神,***分局于近期针对出租车违法违规经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找到一条能够标本兼治、有效扭转我市出租车行业经营乱象的路子。

一、导致出租车行业经营乱象的三方面原因
直接原因:出租车运营利润偏低。

由于当前出租车运营行业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等原因,导致出租车运营者收入偏低,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部分出租
车运营者往往通过不打表、拼客等违规经营行为获取额外利润。

——行业内部分配不合理。

据查,出租车行业采用由司机先向公司交纳押金,司机承包出租车后,每月向公司交纳“车份钱”的运营管理模式,且由于运营成本的不断上升,使运营者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从而产生违规经营的动机。

——“黑车”挤压生存空间。

我市非法营运车辆虽经过多次整治,至今仍然打而不绝。

由于“黑车”拉客、抢客,出租车运营空间遭到挤压,部分经营者只能采取违规手段来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

此外,非法营运车辆违规经营的示范效应,也给出租车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外部原因:出租车运营市场秩序不规范。

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管理难度大,使部分行业经营者有机可趁,利用种种违规手段扰乱市场秩序,以至于“劣币驱逐良币”,对依法依规经营者形成打压,从而导致行业无序行为的恶性循环。

——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少数出租车公司在经营理念上仍有偏差,对从业人员管理缺乏完善的措施和制度,教育管理抓得不紧。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行业管理部门和乘客对服务质量要求相比,
尚存一定差距。

——市民出行难导致出租车行业处于卖方市场。

由于目前我市道路运输能力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无法有效改善,以至于出租车运营者在买卖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市民在面对出租车运营者的违规行为时,只能采取被动忍让的态度,极大助长了出租车行业违规经营的歪风。

深层原因:各方监管缺失、查处不力。

出租车公司、各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落实,为出租车行业滋生无序经营行为提供了土壤。

——出租车公司。

目前**中心城区有13家出租车公司,拥有700余辆出租车,许多出租车挂靠在一家公司下面,除每月交纳挂靠费外,出租车公司对挂靠车辆的管理形同虚设。

——相关职能部门。

由于缺乏监督措施和问责机制,工商、交警等管理部门在对出租车行业的监管中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部分出租车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给违规经营者提供了逃避处罚的空间。

二、促进出租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导致出租车行业无序经营无疑存在着深层次、历史性原因,需要通过政策调整、推进立法等手段加以解决。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认为目前能够采取的整治
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加强对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提高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引导他们遵纪守法、遵章运营。

正确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广大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不断完善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引入出租车“分类定级”和“黑名单”制度,由乘客对出租车驾驶员服务质量评分,并督促出租车公司将其作为驾驶员考核依据,对服务质量优异、获得乘客认可的出租车经营者给予优惠和奖励;对乘客投诉达到一定次数的经营者,将其列入“黑名单”,取消其运营资格,并规定其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出租车运营行业。

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积极倡导文明优质服务,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秩序。

一是加强对出租车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结合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措施,认真监督出租车公司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促进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证良好的经营管理状况;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
能和业务素质。

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为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要督促整改,经整改仍未达标、不能履行管理责任的公司,暂停办理所有相关营运手续,直至取消经营资格。

二是加强对运输市场秩序的监管,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强化站点源头管理,增加路面巡查次数,延长路面巡查时间,特别是加强夜间及节假日的巡查力度,以切实维护出租车市场秩序。

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

通过对非法经营车辆的打击,保障出租车行业的合法经营,消除经营者通过违规手段获取利润的外部障碍。

要建立长效机制,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抽调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组成综合执法队伍,进行立体、多点式打击;强化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打黑”人员津贴、设备、举报奖励等经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单位、个人举报、协助查处黑车,在处理结束后按规定予以奖励。

建立完善市级出租车管理联动机制。

一是利用出租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及时研究解决行业发展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是畅通诉求渠道,定期召开由各相关部门、出租车公司、出租
车司机代表参加的沟通协调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消除行业不稳定因素。

三、市公安局**分局在出租车行业整治中应承担的职责
作为一支承担配合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的专门力量,市公安局**分局介入出租车行业整治,可以充分发挥其公安、城管执法“双剑合璧”的巨大优势。

我们认为,**分局在我市出租车行业整治这一历史使命中,主要应承担起打击“黑车扰序”行为的职责。

通过加大对火车站、汽车站等黑车集中区域的巡查力度,对无法认定停放车辆的非法营运行为的,可以通过发放“违法停车告知单”,提高其营运成本;对于可以认定其非法营运行为的,在取得证据后,可以采取“先查处、后移交”的方式,将非法营运车辆移交到有管辖权的部门,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