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讲义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讲义

一、问题导入
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在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
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1.规律一:首尾规律
是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顺序发展的过程。

任何一个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这种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发展成熟的。

也就是说,离头部近的动作先发展,离头部远的动作后发展。

这种趋势还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2. 规律二:近远规律
由身体的中线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是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部的精细动作。

也就是说,靠近身体中线部分的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如臂部、手部、腿部、足部的动作。

例如,图片中婴幼儿的上肢是从肩头—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手指组成,所以,婴幼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
物体,之后才能慢慢的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3.规律三:大小规律
先发展大动作,再发展精细动作。

从四肢运动发展而言,婴儿一般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

下面请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婴儿是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视频中的幼儿才会用手指去抓取物体。

4.规律四:正反规律
婴幼儿动作是正面的动作先发展,反面的动作后发展。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幼儿先学会朝前走,后来才学会后退走;先学会抓握玩具,然后才学会放玩具;先学会上楼梯后学会下楼梯;先学会从坐位站起来后学会从站位坐下。

5. 规律五:泛化集中规律
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的动作发展。

视频中这个手舞足蹈的婴儿,他试图想抓东西,手脚并用,多余动作很多,这种情况随着月龄的增加,躯干与四肢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抓到眼前的玩具。

婴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本质,按照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正反规律、泛化集中规律五大规律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