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第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第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肌肉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第四,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识的支配。
研究发现,满2个月的胎儿便可利用头或臂的旋转,使身体弯曲离开刺激(这是最早的胎动)。
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和其它类似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
胎儿在5个月后逐渐获得了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和强直性颈反射等对其生命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的本能动作。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1.“预先成熟”与“可能成熟”之争
“预先成熟论”认为,动作是“预先成熟”的结果,后天运动经验在动作发展中扮演最普通的支持者角色。
“可能成熟论”者认为,机能的发展可以引发或转换出新的结构来。
“可能成熟论”者认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诱导论者”;而“预先成熟论”认为经验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了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助长论者”。
三月翻身五月坐十月爬一岁会站会走路
7周够物,3月抓静物,5月抓单方向的动物,9月抓不同方向的动物
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抓握;在抓握过程中逐步形成手眼协调(标志,有意识和动作协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