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注意每个阶段的时间,并不是所有地方都经历了上述三 注意每个阶段的时间, 个阶段,很多地方是“一步登天”跨入社会主义。 个阶段,很多地方是“一步登天”跨入社会主义。
对农业合作化的基本评价: 对农业合作化的基本评价:
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前 所未有的创举,方向是正确的。 所未有的创举,方向是正确的。 合作化后期犯了“左”的错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合作化后期犯了“ 的错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形式过于简单划一,背离了自愿原则。 形式过于简单划一,背离了自愿原则。 公有制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 公有制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集 体统一经营)则是错误的。 体统一经营)则是错误的。 土地改革以后,通过县乡基层政权和农村基层组织, 土地改革以后,通过县乡基层政权和农村基层组织,国 家将其权力延伸到了自然村, 家将其权力延伸到了自然村,农村与国家的制度联系由 此确立。 此确立。 高级社不仅在经济上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高级社不仅在经济上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也将农民 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纳入了集体的控制。 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纳入了集体的控制。上述制度 的变迁,使农村的组织化和政治化程度日益提高, 的变迁,使农村的组织化和政治化程度日益提高, 并为 人民公社全控型制度产生作了准备, 人民公社全控型制度产生作了准备,也为公社时期的政 治稳定奠定了基础。 治稳定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发展过程
1981.6. 未实行责任制 其他责任制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4.9 67 16.9 11.2
1982.6. 0.8 27.3 4.9 67
1983.12. 0.5
1984.12. 0.1
97.8
98.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名称的规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际上,到实行包干到户时, 实际上,到实行包干到户时,农业的生产 责任制已经不再“联产” 责任制已经不再“联产”。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联产”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联产”和 责任”这两个词被取消, “责任”这两个词被取消,正式名称为 家庭承包制” “家庭承包制”。 农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经历了试行— 农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经历了试行—肯 定—全面推广—通过立法确立的变迁过程. 全面推广—通过立法确立的变迁过程.
二、人民公社的制度特征
一大” 生产的规模大(大呼隆) “一大”:生产的规模大(大呼隆) 二公” 公有化的程度高(归大堆) “二公”:公有化的程度高(归大堆) 三平” 分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三平”:分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人民公社弊端的初步显现 ——公社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的下降 公社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的下降
第一阶段(1953-1954年):农业生产互助组( 第一阶段(1953-1954年):农业生产互助组(土 农业生产互助组 地等生产资料农民个人所有,相互帮助,生产合作, 地等生产资料农民个人所有,相互帮助,生产合作, 组织规模小。) 组织规模小。) 第二阶段(1955上半年):农业生产初级社 上半年):农业生产初级社( 第二阶段(1955上半年):农业生产初级社(土地 等生产资料农民个人所有,由合作社统一安排使用, 等生产资料农民个人所有,由合作社统一安排使用, 收入不仅按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 收入不仅按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土地和大型 农具也入股分红—— 半社会主义” ——“ 农具也入股分红——“半社会主义”)。 第三阶段(1955年夏 1956年 年夏第三阶段(1955年夏-1956年):农业生产高级社 土地等大型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统一经营, (土地等大型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统一经营,按 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 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
二、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创新
为什么农业中家庭经营是最优的? 为什么农业中家庭经营是最优的?
(一)重塑农业微观组织制度 重塑农业微观组织制度 较好解决了生产率和报酬的计量问题, 较好解决了生产率和报酬的计量问题,对劳动和报酬 的评价最简单; 的评价最简单; 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 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基础上的利益关系最 密切,对劳动的监督成本最小。 密切,对劳动的监督成本最小。 (二)农户拥有独立产权 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 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 拥有对土地产品的剩余索取权,成为独立的财产主体。 拥有对土地产品的剩余索取权,成为独立的财产主体。 拥有对承包土地的有限转让权:可以转包、转让、 拥有对承包土地的有限转让权:可以转包、转让、互 出租、入股等。 换、出租、入股等。
二、农业中公有制建立的依据
把私人农业转变为集体农业, 把私人农业转变为集体农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 要步骤和内容。 要步骤和内容。 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土改后不久, 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土改后不久,贫苦农民出卖 土地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 土地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 工业化。 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农业。 小农经济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农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战略 农业将成为工业化初始资本的重要来源 小农经济纳入国家统一控制 国家实施对主要农产品控制, 国家实施对主要农产品控制,以确保有限的农业剩 余能在国家行政力量的规范下流向重工业, 余能在国家行政力量的规范下流向重工业,由此便 大大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调控能力。 大大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调控能力。
第四章 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农业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人民公社制度及其失败 家庭承包制及其创新 家庭承包制的发展完善 附:农村土地承包法要点
第一节
农业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
1950年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颁布,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1950年冬 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年冬, 1950年冬,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全国范围 的土改展开。 的土改展开。 1952年底土改完成 年底土改完成, 亿多农民获得了7.5 7.5亿 1952年底土改完成,3亿多农民获得了7.5亿 亩土地,免除了每年7亿斤粮食的地租。 亩土地,免除了每年7亿斤粮食的地租。 由此形成了土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 由此形成了土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
第四章 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中国农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土地改革阶段(1950 1952 1952年 第一阶段:土地改革阶段(1950—1952年) 第二阶段:农业合作化阶段(1953 1957 1957年 第二阶段:农业合作化阶段(1953—1957年) 第三阶段:人民公社化阶段(1958 1978 1978年 第三阶段:人民公社化阶段(1958—1978年) 第四阶段:家庭承包制阶段(1979 今 第四阶段:家庭承包制阶段(1979—今)
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承包制的发源地 家庭承包制的发源地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承包经营的确立阶段: 家庭承包经营的确立阶段:
1982年春节到1984年初。1982年 月中央1 1982年春节到1984年初。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对联 年春节到1984年初 产责任制予以政策肯定, 产责任制予以政策肯定,这是中央第一个涉及三农问 题的1号文件。(此后83 84、85、86、04、05、06、 。(此后83、 题的1号文件。(此后83、84、85、86、04、05、06、 07、08、09年的中央 号文件均是关于三农问题的。) 年的中央1 07、08、09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是关于三农问题的。) 1993年 1993年,新制定的农业法从法律层面上肯定了农业家 庭承包经营。同年,国家将这一“ 庭承包经营。同年,国家将这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写 进宪法。 进宪法。 1999年底 全国除了一轮承包尚未到期的外, 年底, 到1999年底,全国除了一轮承包尚未到期的外,基本 上完成了承包工作,承包期至少为30年不变。 30年不变 上完成了承包工作,承包期至少为30年不变。 2002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对 农业家庭承包中以农地为核心的一系列问题作出更为 详细的法律规定。 详细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人民公社制度及其失败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人民公社是在炽热的政治氛围和很短的时间中, 人民公社是在炽热的政治氛围和很短的时间中, 通过“小社并大社”进行和完成的。 通过“小社并大社”进行和完成的。 1958.8-11月 三个月内全国74 74万个农业合作社 1958.8-11月,三个月内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 合并为2.4万个人民公社,入社农户达99% 2.4万个人民公社 99%。 合并为2.4万个人民公社,入社农户达99%。
第三节
家庭承包制及其创新
一、家庭承包制的变迁过程
包工到组、 包工到组、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大包干:农户交够国家和集体的, 包干到户(大包干:农户交够国家和集体的,剩下 都是自己的) 都是自己的) 并不是所有地方都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由于自身利益的诱导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由于自身利益的诱导,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由于自身利益的诱导, 冒着风险创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冒着风险创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诱导性的 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
三、农业中公有制实现的道路:合作社 农业中公有制实现的道路:
经典合作化理论—— 经典合作化理论—— 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小农对社会主义改造具有矛盾的心态 用合作社,并辅以示范和帮助, 用合作社,并辅以示范和帮助,逐渐 地把个体小农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地把个体小农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四、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实践
人均占有粮(百公斤) 人均占有粮 ( 百公斤 ) 1957 1978 3.06 3.19 人均占有棉( 公斤) 人均占有棉 ( 公斤 ) 2.6 2.3 人均占有油( 公斤) 人均占有油 ( 公斤 ) 6.6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