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学习日志多篇

小学语文学习日志多篇

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
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
学乐学。有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高。语文课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精神
上的享受。在这种愉快的心境下,同学们都会沉浸于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中,
同时也会积极的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会独立思
考和学习,创新理解文字和词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
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
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
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
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
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
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平时,您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文,指导孩子朗读
课文。假日里,引导孩子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词,让孩子实践一下,会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

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
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
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
种最重要的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
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理想。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
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

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
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希望所有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
言的欲望。

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开发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
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1、能从地域文化中获取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极为广泛,也极具个性化,
不同地区可以开展不同的研究,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所学校,都有丰富的地域
文化资源
2、能从自然景观中获取资源: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些语文资源在学生眼里是那
样真实,是那样亲切,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美妙的大自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使他们的心变得敏感而美
好。
3、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源:在教学中,教师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多元化教
材观,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语文学习的契机,
并善于抓住语文与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
文基本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
见解。
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本阶段的学习中,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中,现在
可以有机会借助学习日志浅谈一下我本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
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
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
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
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
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就其特点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体现“超越课堂,超
越学校”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学习环境中,基于
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
用的学习形态,是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创设有情趣的课堂讨论活动
八月是我们培训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我系统学习了小学
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在我的不断理解和创新的前提下,很幸运的又
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趣的课堂活动,从而达到
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讨论是最重要的参与。课堂教学中,教
师可以抓住学生在自学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抓住最富创造性思维的
问题,抓住学生间不同见解的焦点,借助各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
组织讨论活动,以实现自主学习的最大发展。
借助表演活动展开讨论
(1)课本剧表演
采用“思考——配对——分享”的步骤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讨论。

(2)“扮老师”表演
让学生做老师,学生的“备课授课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
项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完全变为学习的主体,完全进
入自问、自查、自答、自悟的自学状态中。可以肯定,他们所得到的比
他们原先想要学的要多得多。
其次,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授课时—
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已掌握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评析问题,各抒己见,
体现了一种“自我实现”的创新。

相关主题